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做企业不能丢失传统文化

做企业不能丢失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7-03-11编辑:weian

  神话终归是神话,企业和人并不能依其而幻想、存活。

  上周末,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乳制品检测报告结果显示,蒙牛集团眉山公司的产品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超标140%。而黄曲霉毒素M1是已知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三聚氰胺事件将食品安全推向社会和舆论风口浪尖,并“谈奶色变”,而今可以说黄曲霉毒素彻头彻尾地将蒙牛产品推向了深渊,从消费者心智中被剔除已成事实。

  “作为人,何为正确?”——这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坚守企业经营的信条之一。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企业,何为操守?何为正确?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究竟丢失了什么?

  实际上,回头看看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我们应能找到答案。如《礼记?大学》里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企业,治国平天下不敢妄想,但最起码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就值得我们好好铭记、反思并运用。

  所谓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所谓致知,就是获得正确有益的知识;所谓诚意,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诚恳、谦卑;所谓正心,就是端正心思,不作恶、不伤害别人;所谓修身,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所谓齐家,就是整齐家政、业序。作为企业,作为企业人,在这样一个浮喧哗的时代,如果骨子里不能坚守这些最基本的操守和信念,相信没有哪个企业、哪个人能走远,更论百年品牌?!

  几年前,艾丰在总结和介绍企业文化时提出“人和、物和、利和、理和”,我觉得很有学习价值。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和”,“人和”才能增效,才能聚智,才能甘苦共担,才能持续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而“物和”就是对资源、对环境保持珍惜、敬畏,谷歌的文化是“不作恶”,稻盛和夫践行“敬天爱人”,作为企业,只有在资源配置和环境和谐方面脚踏实地的珍惜一物一料,才能去谈责任,这是前提。一切皆因为有了正心、秩序,企业才能达到“理和”,继而获得“利和”。

  历时18个月征集、酝酿与投票产生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我认为在企业看来也值得借鉴和推行。亨达自2010年初开始进行的文化转型和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走出去、引进来,逐渐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智库进而分享、践行,就是一种有益的继承、创新、探索和转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强化培训机制,助员工成能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员工做贤人。企业文化、文化转型,难在落地和持续,贵在执行。实际上,亨达27年来能够得以持续发展,走到今天,本身也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

  企业软实力最突出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并能保持创新的企业才能生生不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海中才能获得一席之地。虽然这样的企业不一定能基业长青,但是必定能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多的持续经营力和品牌竞争力。

  商业模式、赢利模式固然重要,但企业家自身的才华、能力、品质、胸怀更为珍贵,因为这些都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家的文化视野和战略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