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一直相信,随着八零后九零后们的成长,我们的文化会慢慢地向自主、独立、平等等方向发展。但是,近来听的一个故事,却让我对自己之前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一个大一的学生说,他们班级组织活动,搞彩排,邀请了学院学生会的几个“小干部”来指导。彩排前,班长紧张兮兮地向全班同学说,这几个人可能不是学生会的一般干事,而可能是“中层”!他们在台上排练,几个“中层”在台下看。看完之后,有一个“中层”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与指责,“如果你们非要这种脑残式的内容,我们也管不了了”,云云。
我不知道目前的学生组织中,“中层”这个词儿被提及的概率有多大,也不知道这个只应存在于职场的、带有显著官僚气息的、过于威权的词汇,是怎样走进本该阳光灿烂的青年群体当中的。我只知道,二十年前的我们当中,没有这个词儿。而且,那时候的我们,即便做了“小干部”,多数也只是当好玩、求上进,没有动不动就对“同类”大加呵斥和显示威权的。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学校的管理。二十年前的学校,处心积虑地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的“管理”并不多见,大部分的教师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闲云野鹤式的“自我管理”状态。但是,目前的学校管理,却处处皆是荀子论秦的“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鰌之以刑罚”。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各级组织中对人的控制是不是严格了?这种严格是从“小国寡民”式的农业社会往现代社会过度所必须的吗?我们使用的对各类组织进行管理的办法,是开放的结果即西方式的管理,还是复古的结果即专制式的管理?“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的“秦国之俗”是否在假借西方管理还魂?质言之,我们的文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对于文化进步和退步问题的回答,不管是怎样的结论,都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问题。
我有一个较为持久的观点,认为家文化是就是中国文化的根袛。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他认为除了家文化外还有官文化、酒文化等等。我说,官文化、酒文化其实也是由家文化里衍生出来的。说到底,官文化不就是家长式的威权文化吗?酒文化,不就是想把生人变成熟人、把外人变成“内人”的过程吗?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的文化,皆是如此。比如,讲求情感的道德文化、讲求顺从的忠诚文化、讲求礼尚往来的礼文化和可能演变成的贿文化、讲求义气的帮派文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