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根基之一,是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都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思考吧。
一、企业文化是一种压力
其实文化是一种压力,一种逼迫你就范的压力。后天的文化压力也是一样,如果你选择自己喜欢但不被周围人认可的生活方式,那么就会被孤立或边缘化。好比加入某个俱乐部,为了得到其他会员的认可和接纳,就要接受俱乐部的一些规定,即文化。
二、琐事中“投射”的文化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个体都需要从各个方面去适应环境。而在企业中,这所谓的环境就是企业文化,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工作时间的安排、工间娱乐的项目、交流沟通的方式等等,甚至细微到出差的交通方式、费用的限额这些我们看来属于制度范畴的内容。这些琐事透露给职工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文化,有的与企业自己想要树立的理念相同,也有的与企业想要树立的理念不同。
三、文化作为“习惯”的力量
进生产区需要戴工作帽,很多工厂的员工在日常都不能很好遵守,需要各种监督检查。我刚到我们车间的时候发现这里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戴工作帽,而且并没有专人监督,当有人不戴的时候,会有周围的员工提醒。当制度被团队的成员认定为一种“习俗”,那么它的执行效果会超乎你的想象。
四、精细文化的实践化
推行新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方案,重新核定重点产品,按销售、回款等指标实现多劳多得,按月计算,按季度考核,多销多得,少销少得,不销没有,连续两年不能完成任务的业务员淘汰,真正改变过去粗放的定性考核。
五、管理变革促进文化优化
公司原来是老国企风格,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都讲究人情面子,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现在人人办事看制度,人人肩上扛指标。虽然看似人情淡了,但是公司效益逐年提升,工资人人都翻番了。
六、“和谐”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
为了达到“和谐”,一定程度会使企业内部“不同的声音”减弱或降低,而“创新”往往是在不同理念、思路和方法的碰撞中出现的。当所有人为了“和谐”而不去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去反对他人的意见、不去否定领导的要求,那么就降低甚至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虽然“和谐”可以使企业内部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对于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却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七、实践对理念的“反动”
某企业前期的质量管控理念是:“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对于质量反馈及质量投诉,提出的整改措施主要集中在生产、操作环节,集中在生产人员没有按规定进行操作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工作重点落到了如何要求生产操作人员的日常操作上,处理结果往往以工人接受培训处罚为终了。但之后相同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于是企业对质量管控理念进行了重新修订:“质量不仅是生产出来的,更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企业准确定位质量管控理念后,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质量反馈及质量投诉起数较之前下降了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