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于文化的不同需求,还不能以“企业文化”一言以蔽之。想要企业生机勃勃,远离那种人心不振、散沙难聚的局面,拢得住那些想自己做主的90后,就先要赋予它一个不断充盈的精神气。和yjbys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企业文化如何“变通”吧。
一、不同企业发展期的文化诉求
按照企业发展周期,我们可将企业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转型期四个成长阶段。由于每个成长阶段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均有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文化的诉求也有不同,甚至是同一发展阶段下的企业,由于发展方式、路径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需求。
初创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刚刚创立的企业树立一面精神旗帜,这个时候企业一把手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最为重要;通过并购重组谋求发展的企业,关键需要考虑的就是并购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处理;通过纵向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则关键要建一个可以“一主多元”的集团文化;而对于按市场需求进行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可能就要着重关注企业文化的更新和提升;对于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如何基业长青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从文化建设提升到文化管理则成为必然;而对于衰退-转型期的企业来说,需要把原来的死胡同变为弯路口,那也需要文化的引导,这个文化将主要是根据企业战略转型而做出的文化重构。
二、“变通”成长的文化系统
从上图的企业发展分期以及文化建设特点和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应当是一个由文化雏形——文化建设——文化培育——文化变革四阶段组成的闭环文化系统,这个系统是生态的、可成长的。
文化雏形阶段的关键是把企业文化做成种花而不是移花。尽管这个阶段的文化理念只是初具规模或者说只是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是企业领导人立足于企业自身特点提及的,任何“洋为中用”、“拿来一用”的做法在此都不可取。文化雏形阶段,要求的是“根正苗红”且扎根深植。
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文化成长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这个阶段的要求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发展战略的不同、文化差异的不同,来选择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方式。因此并购来的企业文化更看重整合和文化更新,纵向集团化的企业更要做好文化融合和落地回灌,对于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现有文化的评估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态、成长的文化系统里,文化培育阶段是最为漫长的。因为一旦企业选定了文化构架和文化管理模式,那么接下来文化建设的走势以及文化效果的应用就全与文化培育休戚相关了。当然,这个阶段更针对于已经成熟稳定发展的企业,因为这是最凝练文化亮点、形成企业不可复制力的好时机。
作为一次成长循环系统的最后一环,文化变革既是本次系统的终点,同时也是下一次提升后文化系统中的新起点。企业文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赋予了他成长的生命力,那么自然也就面对生命中的衰退和对逆境的谋变,而这,就是文化变革。文化变革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新生命希望。
因此,要做好会“变通”的企业文化就要认清几个文化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文化雏形是“种花”,文化建设是“剪枝”,文化培育是“施肥”,文化变革是“节节高”;文化雏形关键在于“扎”,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变”,文化培育关键在于“通”,文化变革关键在于“达”。
三、“变通”企业文化的现实认证
既然企业文化是一个可成长的文化系统,那么与时代、企业、员工期许等诸多诉求变量保持匹配性,就成为这个会“变通”企业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企业文化从高高的形而上,脚踏实地的落地到现实的必然路径。企业文化的出台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为了指导实践,下面就以当下最烦扰企业的“90后不好管”这一现状为例,来谈谈企业文化究竟该如何“变”,怎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