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企业文化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发祥于日本,形成于美国,是继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之后,世界企业管理史上出现的第四个管理阶段的理论,也称世界企业管理史上的“第四次管理革命”,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一、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 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创造、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其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
1、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凸现企业经营管理个性,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世界财经权威期刊——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全球500强企业的评委也总结出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国际上的IBM、GE、沃尔玛、松下电器、波音航空等著名公司,创出了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验证了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巨大威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参照、借鉴的经验。我国的海尔集团,创造了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著名案例,该案例走上了哈佛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著名学府的讲坛。还有联想、华为、二汽、同仁堂等一大批企业,也成为较早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成功典型。这些企业出色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彰显出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巨大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2、企业文化是一种最新的管理理论,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传统管理理论不断发展、自身缺陷得到不断克服的必然结果。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理性化较多,重视科学标准和制度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的是人性化,重视企业精神价值的开发和各种非正式规则以及群体意识的作用,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斯通创立的“情感管理”。传统管理理论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规章制度严格的标准化企业;企业文化则可以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赋予企业强大的生命活力,使之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例如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创立的“走动式管理”。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传统管理理论的缺陷,使企业管理更富有整体性、人情味和文化色彩,更能够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创造管理的个性,创造管理的高效率。因此,企业文化被称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即第四个里程碑,前三个分别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
3、企业文化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是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只有20多年,至今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日益明显,给各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尤其在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上升、体制转轨、管理变革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活动异常活跃,企业文化的理论探讨也面临方兴未艾、不断深化的局面。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企业文化理论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它只是管理学中一门非常年轻的分支学科。
(三)企业文化理论的成因
人类对企业文化的的研究源于美国对日本企业管理的探讨。20世纪中期,美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被欧洲视为炼金术般的神奇。然而,到了70年代初,美国持续、快速增长了20多年的高劳动生产率骤然停止增长,而资源匮乏、国土狭小的日本迅速成为经济上的巨人。美国企业界日益受到来自日本的挑战。美国人对日本创造的“奇迹”惊叹不已,把日本创造奇迹的经验称为“东方魔术”。为什么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能迅速崛起,令世人刮目相看呢?一些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制度、规章、组织机构、财物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日本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人的价值观等“软”因素相对更为突出。因为这些软因素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管理学家便把日本创造奇迹的企业管理方式称为企业文化。1980年到1981年间,美国管理界连续出版了几部专门研究企业文化的论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著作以其崭新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令人信服。提出企业文化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当时全美最畅销的书目,标志了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开启了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一批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逐渐达成共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既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于是,企业文化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迅速得到世界管理界的重视。
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型办公工具如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企业的日常管理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劳动工具的变化要求思想观念的更新;二是劳动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增加,脑力劳动者人数相对增长,相应地,企业管理者也不能再把这些高素质的员工视作机器人,而是要给员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三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要层次提高,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现代人特点的管理方法;四是竞争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劳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提出符合竞争需要的价值观念,如创新、服务、信誉等;五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出现,成千上万人,以及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个公司工作,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观念、统一行为。
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既时尚又古典的企业管理方式。说它时尚,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被提出,被研究,被推广应用,只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尤其对我国的企业来说,长期以来的政治生活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自然属于新生事物。说它古典,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管理因素,是自从有企业起就存在的,并且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
二、企业文化有什么——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一)企业精神文化 (核心层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等。
1、企业价值观
(1)企业价值观的涵义
企业价值观是人们对企业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产品(服务)、公众形象、社会声誉等的根本性看法,即企业群体对事物正误的判断标准。
(2)企业价值观的内容
产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高低,品种、花色、规格、价格如何,是否反映中国国情特点和消费水平,能否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等方面。
企业行为价值(社会评价)。是不是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宗旨,是否提供优质产品或劳务,售后服务做得如何,以及企业群体人格的美丑、优劣、高低等。
企业资(本)信(誉)。企业的信誉和由信誉、拳头产品构成的品牌等。
企业社会声望。一个企业社会声望的高低,主要以产品价值、企业行为价值、企业资信为基础,同时还取决于企业参与社区、城市、国家和国际政治、文化、社会公益事业等的态度与行为如何。
企业形象。即企业在内外环境中形象的社会评价和认可程度。
(3)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透露海尔成功的秘诀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由此可见,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判断事物正误的标准,其一经确定并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就会成为长期遵奉的信念,对企业产生持久的支撑力。正如IBM创始人沃森所说:“任何一个大型组织的活动都不在于它的组织形式或管理技能,而在于它用什么信念去感召它的成员。任何企业的生存和成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念,由此引出各项政策和行动。”企业的命运如何,最终是由企业价值观决定的。
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它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 历史上,金钱、权力等曾充当过本位价值。由本位价值所派生的观念就是本位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状态,不同的本位价值观可以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相应的差异。例如,一个非常爱国的人,当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为保护国家的尊严和声誉而战;而一个极端仇视国家的人,当国家有难时,他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必然会形成某种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个性、管理特点,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企业利润和顾客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前者,往往以牺牲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来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
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在GE2000年度报告中,把GE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又符合公司文化精神、价值标准的人,对于这样的员工,要提拔重用;第二类是目前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符合公司的文化精神、价值标准的人,对于这样的员工,要对其进行培训,为其创造发展机会;第三类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却不符合公司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对于这样的人,开除掉。由此可见,企业对员工价值观的要求是何等严格。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既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等硬性管理手段(企业价值观的载体)加以实现,也通过群体氛围、传统习惯和舆论导向来实现。如果企业成员做出违反企业基本价值的事,就会受到制度惩罚和舆论谴责,即使他人不知晓或不加以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产生感情压力,进而进行自我调节,修正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也影响着人们判断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审美倾向。
激励员工发挥潜能,增强企业合力。企业的合力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以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力量。即合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外部压力。企业价值观好比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以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把企业员工固定在同一信念目标上,从而创造一种共同协作的氛围,把企业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2、企业精神
(1)企业精神的涵义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集中表达企业个性与时代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追求和员工群体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2)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参与精神。强调参与,是企业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和企业效率、效益要求的基本理念。员工通过参与企业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得到比较高的经济报酬,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则通过员工的参与,改进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培育参与精神,一是引导员工在知识和经念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经过筛选后,由主管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引导员工不但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而且制定具体方案,在得到批准后接受组织实施的权力,以员工为主导完成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引导员工不限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其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员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发挥创造力。
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协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谋求创造整体放大效应的要求。协作不仅能放大整体价值,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因此,协作是现代企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培育协作精神,可以通过确定明确的分工、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以及协作制度来进行,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聚会、聚餐、旅游等形式加以促进。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的社责任相联系的。它体现在企业运营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境界。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是自身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及其员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强化企业的道德责任感。同时,在企业内部,要体现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倡导奉献精神能够使企业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平衡点。
除上述之外,企业精神还包括创新精锐部队、竞争精神、拼搏精神等。
3.企业经营哲学
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雇主与雇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益)、人与物(产品质量与产品价值、员工操作规范、技术开发与改造、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情报、计划、成本、财务等)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包括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观、市场观、团队观、服务观、效益观、分配观,等等。企业经营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企业经营哲学的形成,既与企业自身特点有关,又与民族文化传统有关,还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特定的经济形态和国家经济体制有关。一个企业在确立自身的经营哲学时,必须考虑企业文化背景对企业的影响力。东西方民族文化传统不同,在企业经营中,从方法到理念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企业受其文化传统影响,在管理中比较强调理性管理,强调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等;崇尚个人的价值——技能培养自我负责、任意辞职或任意解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东方文化圈的企业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的作用;强调集体的价值——企业集团、社会负责技能训练、团队精神、对公司的忠诚、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一个是以理性为本,一个是以人性为本,两种文化传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也形成两种不同的企业经营哲学。
4.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及其员工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念,一种企业意识。一方面,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特点来看,企业道德又是人们在实践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主体性的强烈表现。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是一个具有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道德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一部分。这种社会责任观念含义广泛,包括对企业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及股东等的责任。企业道德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要顾及其他人的权利,认真对待其道德义务和经济义务。企业道德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吸引着顾客、雇员和投资者。企业道德具有真正的持久力量,是推动企业进步,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需要道德调节。企业道德同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连,成熟的企业总是把道德行为规范纳入其经营活动中。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为了履行本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维护本企业的信誉和尊严,吸引顾客和第一流的人才,逐渐建立了一些为本企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协调本企业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本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道德规范可以更好地协调本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维护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持个人利益、企业集团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平衡。对于企业来讲,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基础,另一个就是道德基础。仅仅具备效益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的效率,而有了效益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企业道德所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引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构建一种完善的企业道德标准,使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能够协调发展。500强企业的经验显示,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就要把遵守道德规范从一种要求变成一种必需。事实证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仅重视技术力量,而忽视企业道德的建设,就会造成社会的扭曲。企业即使抓住了信息时代的机遇,若没有企业道德的约束,就有可能面对严重的威胁甚至灾难。而有了道德观念,企业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同时,如果一个企业过分强调企业利益而抹煞个人利益,这个企业将日趋僵化而停滞不前;如果一个企业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而抹煞企业利益,这个企业将日趋解体或混乱不堪。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了企业道德的支撑和补充,会使企业的发展呈递进态势,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永远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因此,企业道德的力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的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有必要对企业道德进行研究,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企业也应通过非正式的或正式的操行守则来培养道德行为,以此推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制度文化(中间层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孙悟空当年在花果山上武艺高强,但他野性十足,不服管教,所以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必须给他带个金箍咒,金箍咒是什么东西?就是制度、规范。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员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精神风貌是否高昂、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员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三)企业行为文化(浅表层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分为企业家行为、英雄模范行为和普通员工行为。
1、企业家行为。企业文化不仅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从实践的角度讲,它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办事规范、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传统习惯、一种精神风貌。如果企业文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不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没有任何价值。在企业文化由精神向行为以及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家是决定因素。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员工往往不仅看领导是怎么说的,更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当企业推行某种新文化或企业主流文化过弱的时候,更需要企业家在积极倡导、培育的同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方向的重任。
2、 英雄模范行为。英雄模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他们的行为是特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具有优
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英雄模范人物,比如王顺友、尹静、伍攀明等。这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
3、普通员工行为。普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普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通员工是主要的实践者,正是靠全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优秀文化,以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生产出好产品,推出优质服务,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真正产生由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效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反过来也能改造并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
(四)企业物质文化(表层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 物质文化包括产品、服务、企业环境、、企业标识等。
1、产品。产品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体现,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形象,首先要研究市场的需要,突出产品的优异质量、卓越性能、独有特点和文化个性,以优秀的产品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良好印象。例如,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的业务功能、使用方法、便捷程度等,应当满足各阶层的使用需要,能否体现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其名称含义明确,便于记忆,印象深刻。
2、服务。即企业及全体员工在营销服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在“用户是上帝”的市场经济社会中,面对产品竞争越来越突出的现实,服务成为继产品后第二个竞争的焦点,以精湛周到的服务取胜,不失为激烈商战中塑造企业形象的关键一招,它既能弥补产品的不足,又能提升企业的信誉,是是企业形象的活力所在。
3、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象征,它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点。我们所说的企业环境一般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部分。 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环境就如同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有貌无神,其形象就不会有个性和感染力。所以,企业环境应体现企业的精神理念、经济实力和管理特色,用健康、美感、创新的生产生活环境来展现企业内在文化的风采,对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外吸引消费者和顾客,从而提升企业形象。例如,邮政局所要布局合理,设计配套,标志明显统一;营业厅、室环境要优雅,便民措施要方便、周到,使公众办理邮政业务有舒适感、亲切感。
4、企业标识
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标识,它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象征物)、标准色、标准字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企业标识能把企业鲜明的个性风格,统一完整地传达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产生认同感。
三、企业文化做什么——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研究企业文化,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和作用呢?
(一) 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体现了世界上流行管理方式的要求。世界上一度流行的三种管理方式——和拢式管理、走动式管理和抽屉式管理,和拢式管理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磁石一般,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体力量。这是实现和拢式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凝聚力和感召力,能使每个员工产生深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这种凝聚功能在企业处于危难之际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有人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参观考察,恰逢周五,到下午4点,只见不少妇女儿童涌进厂来,经打听才知道是该厂惯例,每逢周五厂领导与职工、职工家属联欢聚餐。在这种文化氛围作用下,职工对本职工作有一种使命感,自豪感,不仅培育了“精神家园”使职工产生归属感,在意识深处产生一种对企业的向心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所认定的发展目标去行动。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
企业制度文化形成企业中的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包括:(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企业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3) 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企业的制度文化形成企业的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企业精神文化形成企业中的非正式约束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贯、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企业精神文化代表企业中广大员工共同的主流意识形态。
企业精神文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作为一套价值观念或认知学识,是企业中每个人都具有的,它的存在可以使人们限制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钻空子现象的发生,从而使人们超出对个人直接利益的斤斤计较,并诱发集体行动。意识形态通过增强个人对于某项制度安排的法理性认同和依赖,能够淡化机会主义行为。
4、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5、协调功能
协调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众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大家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各种活动更加协调,个人工作也比较心情舒畅。企业文化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
6、教化功能
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是一所“学校”,能为全体成员积极进取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和条件,帮助员工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道德,锻炼意志,净化心灵,使员工学到为人处事的艺术,学到进行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知识、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