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并购是企业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资本的低成本、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大厦企业并购后文化有冲突,该如何解决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价值。全球并购整合业务合伙人Jack·Prouty先生在总结当今并购的“70/70现象”时指出,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企业并购后整合难,但最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整合。许多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文化的兼容性。
1 并购后企业存在的文化冲突难题
在企业的购并中,一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是软性化的不属于购并中应考虑的因素。还有些人认为,只要硬件完成了合并,软件问题自然就容易解决,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就会融合到一起。显然,这是对兼并后文化融合意义认识不够,事实也证明,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兼并,对资产、债务、组织、技术、员工、产品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但是仍然没有产生1+1>2的效果。根据总部位于纽约,成立于1916年的世界著名商业论坛机构Conference Board最近对财富500强企业中的147位CEO和负责并购的副总的调查,90%的调查者认为,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成功,文化因素至少和财务因素一样重要。并购后企业能否化解文化冲突,达到协同效应是决定并购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冲突产生于矛盾和差异,文化差异必然会产生摩擦或冲突。站在冲突导致不和谐对抗的角度来看,文化冲突的破坏作用是呈指数倍数辐射的。因文化同质度的高低不同,文化矛盾及冲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轻微摩擦、强烈对抗、局部对恃、全面动荡、日渐融合、持久冲撞等,而那些长时间、高强度、大面积的冲突,主要还是来自于核心文化的严重分歧和新理念与传统观念间的急剧碰撞。从企业文化本身的特点及属性来说,在企业并购中所引发的文化冲突,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1.1 价值观的冲突
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这些基础的价值观念在以往的企业社会实践中,一方面保证了该企业能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维持基本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统一了企业内部成员的思想意识,实现了企业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一体化。由于其被广泛传播和反复实践而在员工思想中强化起来,有的甚至转化为常规和惯例。当企业发生购并行为时,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的刚性和连续性特点,很难把原企业的价值观统一于新组织的价值体系中。特别是一个企业的主导价值观被一种新的价值观取代时,原企业成员就会产生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和消极行为。即使购并双方进行价值观的融合,也有可能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因此,只要有企业购并行为发生,就会有价值观冲突的存在,也就需要企业进行组织间的文化融合。
1.2 行为规则差异
冲突原企业在处理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时,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组织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网、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组织结构等。当购并行为发生时,企业的原有使命会被改变或被加强,所以作为保障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规则也需要重新设计。特别是购并企业在行为规则上差异较大时,更需要详细分析。首先,文化影响和传播信息的范围扩大了,应从两个基本点或两个基本点以上的企业角度实现有效的沟通;其次,要进行内部人员的调整,从新组织总体上把人力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位置;最后,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应改变,以适应新组织的战略管理,购并中的这些行为,打破了原组织的内在平衡,组织间的文化冲突也就随之产生。
1.3 习俗、形象的冲突
并购中的企业都有一些习俗化的因素存在,如传统的礼仪、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趋于一致的道德思想等,特别是一些参与跨国购并的企业,民族性的文化差异更大。由于习俗化因素有很深的社会文化根基,同时又贴近员工的生活,一般影响比较持久,协调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解决习俗化要素的文化冲突,不仅对于组织内的价值观塑造、员工积极性调动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新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4 劳动人事及薪酬政策方面的差异
并购方往往是在市场运作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因而其人事用工及薪酬制度等一般较被兼并方更为开放,多数表现为人事用工制度灵活、岗位薪酬差别大,而被兼并方人事劳资等政策往往相对保守。兼并方进入后,为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保障企业高效运行,必然要创制新的人事用工政策和薪酬模式,因而会与职工的传统观念发生碰撞,从而表现出人事用工及薪酬观念方面的差异及冲突等。
2 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并购失败的原因
2.1 企业个体气质上的差异性埋下冲突的种子
企业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被兼并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长期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企业的市场定位、行业特点、同业竞争对手、领导者风格以及承袭强调的历史文化的不同,不同的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并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气质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对比中得到体现:
第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由于企业体制和产权关系的不同,各自的价值取向存在极大差别。有的企业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以个人为本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经济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的企业,集体主义色彩浓厚,强调团体主义,注重权威性和服从性,除财务指标外,企业也以社会责任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第二,理性主义和情义主义。企业气质的差异也反映到处理问题的思路中。有的特别强调以规范化、条理化和制度化的思路处理和解决事情。表现在经营管理中就是注重契约,严格区分企业事和家庭事务。有的企业强调整体主义和情感至上,表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轻视契约,家庭管理和企业管理不分,论资排辈、任人唯亲。
企业气质的巨大反差性,使并购双方很难在一开始产生对彼此的认同和归属感,始终把对方当做对手看待,产生不愉快和冲突。冲突发生时,兼并双方之间关系的本质也显著发生变化,呈现“内耗”和“分裂”倾向,并购过程产生的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并购的利益,直接危及到整个企业组织的存在。从理论上讲,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理性主义与情义主义是对绝然对立的矛盾,对这两种文化的整合似乎应该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实际上,问题不是如此简单。我们说企业的气质没有优劣,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企业往往是多种气质的混合体,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该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2.2 企业员工心理上的焦虑与对抗情绪强化了冲突
企业并购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员工很怀念过去,对企业原有的产品、制度、人事关系等存在偏爱,而不管是否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忽视了企业机制和制度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这种新旧体制下企业文化的冲突,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会伴随阵痛。
即使企业被并购后其企业文化依然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企业并购初期,有一些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企业并购改制并对原来的制度结构进行调整,就以为该企业文化没作用了而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外来文化不断渗入企业,并表现出强者风范。企业并购改制往往伴随着外部投资者的参与。随着双方人事、资金、生产资料的重组,企业文化也面临重组。企业机制变了、投资结构变了,必然产生了与原来企业文化相碰撞的一些东西。外来企业文化自然而然或有意识地被引进。但是,在企业并购初期,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一旦否定、清除被兼并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被对方企业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随意否定,就会在企业员工中产生失落、沮丧和对抗的心理,员工对外来文化的抵触情绪不可避免。人员、资金的重组可以一朝一夕实现,可文化的整合却要艰难得多。不同的企业文化要达到相互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2.3 文化与经济的缠绕增加了文化整合的难度
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的,追求经济目标和追求企业文化上的协同性目标在理论上并不矛盾,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是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
在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许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虚”的,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才是实实在在的,因此,企业在实施并购战略的过程中,片面的将可以“看得见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但是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形和无形因素、心理、政治和权力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复杂性、无形性和交叉性,加大了整合管理的难度。并购应以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利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围绕核心竞争力构筑来培育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寻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发现价值。
3 文化冲突的管理策略:文化整合是解决文化冲突的根本
3.1 注入式
当购并双方强弱分明,尤其是目标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时,并购企业的优势文化容易把优秀文化注入目标企业,利用优秀文化去激活闲置的资产,达到企业并购所追求的“1+1>2”的最佳绩效。海尔集团在并购过程中提出“吃休克鱼”的独特思路,使其扩张之路取得了极大成功。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掉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机会就能重新站起来。
3.2 适应式
有些目标企业的文化虽然整体品质不高,但健康、积极在其中仍居主流地位,可能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主并企业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并购企业可考虑采用文化适应战略,吸收目标企业文化中合理、有效的部分,通过文化交流和沟通将异质的、有益的因子引入到本体企业文化中。在IBM并购Lolus公司的实例中,IBM留住Lolus的原任总裁并承诺维持Lolus的自主地位,就意味着对其文化的认同和吸纳,以此留住Lolus的优秀软件设计人员,这是IBM实现并购预期目标的有力保证。
3.3 渗透式
并购双方企业实力相当,企业文化虽有差异,但总体上都积极进取,富于竞争性,有较强凝聚力。此时,两种优秀文化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形成包含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文化,从而创建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上海贝尔公司是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比利时阿尔卡特公司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合作基金会合资建立的,从公司成立起,各方就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加强沟通,精诚团结,逐步形成了全新的“团结、奋进、为大家”的贝尔文化。
3.4 分隔式
这种策略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并购双方分属不同行业,行业差异性较大;主并企业文化本身属于多元文化,目标企业文化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成员都极力维护它,保留它,不愿接受主并企业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也不会给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由于国家间文化差异通常较大,因而这种模式应用较为普遍。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控股日本五十铃公司时,通用公司并没有向五十铃公司输入自己的文化模式,而是采用了文化隔离的方式,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可能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