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了一次“新婚恋时代——聆听你的故事,和王海、郭晓东共话情感世界”的活动,我有幸来到了现场,目睹了郭晓东的风采,并亲耳聆听了王海_——这位被称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性作家对爱情和婚姻的经典评论和解答,感触颇多。
爱情和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回忆并总结了王女士在讲座中的经典语录,并加之平时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经历的思考,发现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
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你不可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你最爱的人,你不知道他在世界的哪一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遇见他,也许一辈子都无法遇见。所以你往往只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婚后你可能突然遇到了那个你一直在寻找却有一直没有找到的人,这时的你已经有了家庭,要背负起责任,你只好选择放弃,因为你们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遇见。
此外,两个人在一起要讲求匹配,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很多婚姻中的对方看起来很不配,或者外貌、或者年龄、或者学历,实际上别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因为我们只是从表面来判断,而真正的匹配是在乎内在因素的。对于很多高学历的女孩来说,找自己的另一半似乎是个很让人苦恼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眼光太高,想要找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要知道最优秀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所以放平心态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是如此,没有最优解只有最适合的解,最适合的也就是最好的。在组织行为学中有“有限理性”这么一个概念,个人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活动,即你不是选择那个最优化的方案,而是选择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在实际中,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或许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并且也似乎没有必要找到那个最优解,只要能找到最适合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足够了。
此外,最优秀的不一定最适合,在中往往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适合的应聘者能拿到OFFER,原因就在于企业需要的是与它的文化相匹配的员工。在一个能力十分突出但与不相符和一个能力一般却高度符合企业文化的应聘者中,企业一定是选择后者,因为能力可以培养而内在的价值观却是难以改变的。
在企业的既定员工中,也有四类人:能力强并且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能力一般但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能力强但不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能力一般又不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毋庸置疑,第一类员工是受到企业重用并获得晋升的,第二类员工是企业需要通过等方式提升其能力的,第三类员工是企业需要花很大成本改变其价值观的,如若无法转变则只能请其另谋生路,第四类员工是一定会被企业解雇的。
基础是感情而非物质。
在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简佳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以前觉得一个男人爱不爱你是看他肯不肯为你花钱,现在觉得一个男人爱不爱你是看他肯不肯跟你结婚!”在恋爱中,鲜花烛光确实很浪漫,但婚姻生活中还是柴米油盐更加实际。
婚姻需要彼此的承诺,需要对彼此负责,而不是保持关系却没有实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