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认为,人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不断强化。强化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消极强化,即惩罚;另一种是积极强化,即赏识。两者不可偏废,后者更为重要。如果超市店长能注意对每位营业员赋予积极的期望,使其能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满足和成功的愉悦,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要做到这些,超市店长必须学会赏识营业员。
尊重是赏识的前提
每位营业员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主要求都很强,希望别人尤其是店长能尊重自己的劳动和人格。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人的需求是由低层次需求向较高层次需求跃迁,并渴望得到满足。而在工作和思想情感上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营业员的内部动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外释,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相反,营业员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即使是无意的,也会留下心理创伤。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表现方式是隐性或半隐性的,这势必影响整个超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压抑营业员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店长一定要充分认识营业员渴望被尊重这一心态的内在积极因素,并努力使自己认同、赏识这一心态。如果店长把这一心理特征看成自命不凡和虚荣心的表现,稍有差错便不分场合乱加训斥,以显示自己的权威,甚至靠揭短、冷嘲热讽迫使营业员屈从,其结果只能造成情感上的疏远。对立时间一长,四面树敌,店长逐渐成为孤家寡人,开展工作也就自然会障碍重重。
求同是赏识的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都希望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营业员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联系绝不可能是完全等同的。由于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诸因素,他们必然会自发形成若干个或大或小的交往群体。一般说来,这些群体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共同点,也难免会有消极的负面的共同点。店长应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小团体,尤其要能赏识其积极的正面的共同点,使其不断得到巩固与,并着意引导他们与其他群体的积极方面融和同化,逐步缩小、淡化和消除自身的消极因素,最终使这些群体求同存异,统一在超市大集体中,让每位营业员从中获得安全感和依恋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相反,如果店长挑剔求全,把次要的消极负面因素看作主流,一叶障目,扣上“小团体”的帽子;或者偏听偏信、主观武断、以偏概全,抹杀营业员的优点长处;或感情用事,以“我”划线,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结果只能使整个超市人际关系紧张,人心焕散。店长与营业员对立严重,又如何能谈得上提高超市管理水平呢?
了解是赏识的必要环节
营业员个性各不相同,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营业员,这对店长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店长不能深入到营业员中,情感和信息交流就不通畅。因为,除少数营业员个性特点较明显外,一般人的优点和长处都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就会让营业员的外在缺点掩盖内在优点,加之店长主观心理因素,对营业员产生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而人的心理又普遍存在着一种维持自我一致的倾向,当这种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形成之后,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造成对营业员的偏见和成见。这种不公正、不客观的评价会使营业员产生“挫折感”,此时最容易激化矛盾。
角度是赏识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