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与中国汽车企业争夺人才之战已经开始且日趋激烈。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个别地处偏远山区的大型国有企业则更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已经指出,为在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尤其是在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实施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人才战略并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
大众和通用在上世纪90年代,曾因为一名顶尖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在三大洲打了超过十场官司,最终以大众公司支付通用公司1亿美元的赔偿金才使这场风波平息。为了一个人,两公司打官司时间之长、赔偿金之高在其他行业绝无仅有,可见当今世界汽车业人才争夺战的激烈。
美日人才培养差异大
专家指出,在美国汽车企业中,工人95%以上的收入都是按小时计算的固定工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的较大比例则是以项目承包费的方式支付。因此,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期,雇主很难说服员工降低工资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只能通过解雇员工来消除剩余生产能力。专业化、制度化,加上注重市场调节的管理制度,使美国汽车企业在招聘和提拔人才时,都可以保留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中高层领导或产品研发、工艺等项目主管(总工程师)可以从内部提拔,也可以挖取外企业的卓有成效者;新员工只要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能很快得到提拔。
而日本注重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关系,“重视素质、内部提拔、终身就业、年序弹性工资、合作性劳资关系”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日本汽车企业聘用员工时,更强调基本素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雇主认为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培训而胜任各种岗位的工作。为了保证获得高素质的员工,日本非常注重与各类学校的合作,在招聘时重视个人素质而轻特殊技能。因此,日本企业培训新员工需要的投入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是美国企业的2.5倍。
企业应重视应届生培养
国内众多企业之中,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应对人才的一套管理和吸引方法。在企业发展中,固然有进入早晚的机会差异,但晚到者却可以凭借人才优势,一跃而上追赶甚至超越先来者。其中东风日产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成立之初,员工只有2000余人,大部分是京安云豹的老员工和东风南方事业部的“移民”。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业绩的提升,东风日产的员工队伍不断壮大,优秀的员工团队也相应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8年中,员工人数年平均增长15%,到2010年人数已经翻4倍,超过1万人。今年东风日产计划从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两个渠道,吸纳人才逾700人,为新的事业计划和持续稳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校园招聘方面,计划招聘应届生近300人,占全年的四成左右。同时,东风日产还推出了“领先校园”暑期实习生项目、“伯乐内部人才推荐制”和海外招聘计划等,更进一步拓宽了人才招聘渠道,将优秀的潜在人才和成品人才提前“锁定”。针对应届生,东风日产制定了绿色成长计划。该计划包括薪资待遇、培训成长、职业发展等方面。如职业发展方面,将应届新员工的发展阶段划分为3年,由资深员工担任“导师”,第一年“彗星聚能”为大量知识的学习和智慧的领悟,第二年“行星入轨”帮助员工胜任岗位角色,独立开展工作,第三年“恒星发光”使员工为公司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激情。通过三个阶段使应届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和企业人的转变。
“用好人”之后如何“留住人”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课题。在东风日产的人才团队中,有国内和海外归来的资深人士,有来自世界500强企业、民营领军企业的职业精英,也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而对于应届生,三年内每年一次10%调薪(优秀大学生可达15%),满三年年薪达10万元;三年内有一次公司轮岗机会等,这些做法保证了关键员工年离职率低于1%。
专家认为,领先的技术、卓越的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精英人员的招聘中,既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优质就业机会,也是企业上升的个助推力。同时,给为员工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丰富精彩的职业人生和基于价值贡献的个人回报。通过“做事文化”和“快乐文化”,让员工在工作中与企业共同成长,辅以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才能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