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才”

发布时间:2017-05-09 编辑:凌伟安

    当前,人才问题被企业提到生死攸关的地位。许多企业大张旗鼓,许以重金,求募良才,大有古代传说那样“千金求马骨”的豪气和决心。但是,如今多少企业家一提到人才的问题,还是依然是那样无奈和愤,难道求贤若渴的心情,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奈吗?当企业家总是在抱怨企业无法找到真正的人才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天才之大,就没有可用之才?

    答案是这样吗?其实不然。看看我们身边所发生跳巢现象和求职无门的困窘现状比比皆是,企业一方面无心培养人才,只想收获,不问耕耘;而众多毕业的大学生,怀着淘金梦,一门心思寻找高薪的职位。两极之间的落差,造成了当今企业和雇员之间相互不平衡的心态,其实企业并不缺少人才,而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发现了利用人才。        回顾中国企业人事制度发展,当初知识份子从臭老九成为今天的香饽饽,可以说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人才。紧跟时代的潮流,从“人事”观念转变到“人力资源”观念可以说我们的企业家是一大进步,但是从名称的改变到意识的改变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思想的重大变革。许多公司为了充分挖掘“人”这座金矿,纷纷挂起了“人力资源”的大旗,开始了新理念下的辛勤工作,并且逐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有了“人力资源”这杆大期,你就能保证一呼而百应吗?当我们的企业家在大肆鼓噪人才战略的重要性时候,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的局面:许多公司重用的员工置公司利益于不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后给公司带来不可低估的“**”。为什么是这样呢?那么下面笔者结合一则案例分析一番,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由。

    2004年,辽宁的一家企业突出了企业“跨越”的宏伟构想。其中在谈到如何保证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时,是这样的提出来的:跨越的根本保障的第一点就是文化上的跨越,是对经营班子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管理团队和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我们提出来系统化、整体化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后,就要向经营团队贯彻、落实、执行了。所以第一个办法就是实现文化的跨越。由此一点看来这家公司的确不简单。但是有一点确是致命的,那就是在人才衡量的标准上,这家企业提出了改变评价干部的标准。他们认为评价管理干部衡量标准往往是“德”,但这个“德”是无法用量化来衡量,那么什么是“德”好?在每个人的心中好人都有不同的概念。从专业角度去评价他们的不多,多数人都是对这个人的性格行为去评价,要更新观念就是要把“道德”文化转为职业人文化。再评价干部不要谈他的道德,而是要谈他职业不职业,不能笼统评价好人、坏人。企业要的是能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人、职业人。职业经理人是每个经理人都应该职业化,评价干部要用职业的眼光和方法、概念。

   咋听起来的确是那么回事,职业经理经理人就必须是职业的,这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企业招募的经理人来自五湖四海,有国内知名企业的经理人——土鳖、有国外的镀金归来——海龟、还有著名学府出来的MBA,真可谓云集豪才英杰。但是这家企业实现了自己的跨越了吗?没有,不但没有跨越,相反却因为用人不当,企业不禁失去了原来的优势,而今处于苦苦支撑的被动局面。为什么这样?答案很明显,企业衡量人才并不是道德为主要因素了,企业的经理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职业化,不惜追求高回报、高风险的利润,而忽视了潜在风险。当市场出现波动,当初冒险的举措导致一招不甚,满盘皆输的后果。      

    何谓人才?笔者这样认为:人才首先是一个合格的人,就是具备起码的道德,这样才能达到“才”的标准。择才,道德水平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其能力水平。比如:人力资源部是选人、用人、考核人的关键部门,其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不能奢望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力资源部主管能够选择道德高尚的员工,这就如我们不能奢望小偷来做公司的保安人员一样。如果老板不幸或一不小心雇佣到这种员工,那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快刀斩乱麻,马上辞退,以绝后患。如果一个人的人品存在先天不足,那么企业在选择时就应该慎而又慎了,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陪葬品。如果企业在内部埋下了祸根,那么企业最终会遗祸无穷。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