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人手上有点钱或是能做点什么产品,先把兄弟姐妹忽悠上来,兄弟姐妹读书也不多,听他一忽悠,满腔热血地跟着他干。你们跟着我干吧,我吃干的你决不吃稀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接着弟弟把弟弟的老婆、妹妹把妹妹的老公全都忽悠过来。由于当时的经营环境,实在是太好做了,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就可以了,没有人才,这样的企业它也能赚钱。
在我早前接触过的一些客户里,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重视人的作用,一样拥有数亿的身家。A企业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它曾经四度被佛山市评为十大优秀民营企业家之一。
当年我在完成博士论文时,找了一个南海的企业做研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这家企业。它是老板在1985年通过所借的5000元起家的,因此,老板一直对自己的经营思路及成果非常自信。他很骄傲地告诉我:“我们父子三人读书不到十年,一年出差不到五天,销售额最高的时候是2.2亿,现在全国业务人员60多个,至少有300天在外面,(3×5)/(60×300),算算看,我一个人相当于1200个人的能力。”
他们以前是做电风扇的,打开开关劈啪作响,我问他:“这么响也行吗”?他说:“农村的房子不会有回音的,响一点怕什么,你在我这个办公室听着很响,因为我的办公室好啊,隔音!”当时的实际情况确是这样,一个企业能赚钱取决于经营,经营就是逮住一个好机会,也就是市场机遇,没有好产品,没有人,也可以经营得不错。
B企业的老板是我的中学同学,学生时代的好友。有一年我到南昌一所大学演讲,借机会拜访了他。他们是做饲料的,企业做了十几年,年营业额有40亿。他告诉我,之所以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因为他们有过硬的产品。他说,“我们的配方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甚至是世界的前列,现在很多配方是不拿出来用的,等到竞争对手做到我们现在的水平,再拿出第二套。一个企业要想竞争过同行,产品是硬道理。只要有产品,以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而言,根本不愁出路。”
我问他,你年营业额40亿,却连最基本的一个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都没有,每年发奖金,还要靠你亲自塞红包,发多发少也没个考究,这样的管理能行吗?他说,“怎么不行,只要把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利润就产生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际上,我要发愁的不是管理,而是扩大生产,因为好多单根本来不及做。”确实,在当时只要你有产品,就能赚钱。
如果按今天的市场情景来看,任何人都会很惊叹地说:天啊!这样的企业还能做这么大,还能做七八年!”
基于中国这样庞大的一个市场,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一点都不夸张,企业不管怎么做都能赚钱。九五年到九六年的时候,许多工厂生产纸糊的VCD,面板是用纸做的,上面写着“请勿进水”,那么差质量的产品也可以赚钱。
那个时候,人们即使把自来水装进矿泉水瓶子里,拿到火车站卖,一样能赚钱。因为火车站的人有这个需求,他们太需要水了!但那只是企业家的初级阶段,还是黑猫白猫的阶段,这个阶段之后呢?
一个企业能做多久、综合竞争力在哪里,取决于管理。
地球上真正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少之又少,你能发现商机,别人只不过比你晚一步,你如何保持?靠的是人。
2004年,当我再次与这两家的企业老板联络时,证明了我的看法。A企业早在2002年就被众多的对手驱逐出家电市场,B企业则艰难维持生存,而昔日的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大量同类品牌涌现出来。
A企业与B企业的宿命是可以预见的,市场是变化着的,产品也难以成为企业永久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仅仅依靠市场或产品的因素,来维持经营,迟早要出问题。
我们都知道胡雪岩,这个人做生意很厉害,别人说以一敌十,他是以一敌万,一个人可以顶一万个人。但他只是个生意人,而不是一个企业家,他的经营能力不错,但是无法管理。也就是说,他可以赚很多的钱,但一旦失去了他个人的背景,他所带领的企业就不存在了。
因此,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不是某个个人,不是市场,也不是产品。能不能做取决于经营,而能做多久取决于管理,经营和管理是不一样的。
更多推荐:
人才培养计划的十个关键点
跟晋商学习用人育人之道
人才选用育留之人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