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八大绝招

发布时间:2017-05-15 编辑:1035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校企合作,培训一批

  为了解决企业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2006年,上重在招聘中同重机行业技校采取厂校联合办班、定向培养等方法,由对方提供生源并按照企业岗位培训要求组织办班培训,毕业后由公司招聘录用。同时,为了培育高级技术工人,上重积极参加由其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组织的“3+3+3”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活动,(“3+3+3”即选拔推荐有3年岗位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高等技术教育和高级技能培训,“晋级”后再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毕业要求或技师、高级技师要求,并取得上海电气集团颁发的AT、BT、MT证书),上重首批送培34人,占第一期学员总人数(118人)的29%,这34名学员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高校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技术要求。

  二、技术比武,提升一批

  为提供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形成“学技术、比技艺”的良好氛围,公司通过开展、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鼓励技术工人提高技能,并对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给予隆重表彰和奖励。2003年公司三金工车间谢国鑫等同志参加了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2004年至今,上重连续5年组织大量一线岗位技术工人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利用大赛平台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实现从操作技能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并通过技术练兵活动,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2004年至今,上重公司通过“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仅高级工以上等级取证人数就达到了60多人。2008年,上重参赛人数达到了145人(其中在册职工99人,劳务工46人),其中报名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有80人,占报名总数的55%.上重积极承办大赛部分工种的“应知”培训、“应会”技能辅导和技能考核评比等工作(2006年的热处理工,2007年的行车工、起重工,2008年的铸造工),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赛选手出勤率达99%以上。

  三、借用平台,鉴定一批

  由于许多重型机械热加工特有工种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等级无法进行鉴定,使技术工人拥有的技术等级远远落后于实际技术水平。上重于2006年向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请设立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重机上海站,对机械行业特有工种水压机锻造工、锅炉(承压)设备焊工、制齿工、热工仪表修理工等四个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四、劳务合作,转正一批

  一线工人中,外来务工人员约占50%,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为了鼓励劳务派遣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于2008年5月制定了《关于劳务派遣人员中的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的有关规定》,从劳务人员中选拔录用综合素质好、技能高、工作积极的优秀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如公司金结构车间原劳务工赵明,在参加“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晋升为冷作工技师,公司将其吸纳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

  五、市场运作,引进一批

  上重涉及产品门类多,工艺从炼钢、浇注、锻造、热处理、粗、精加工到产品出厂流程长、技术要求高,尤其是核电、船用曲轴、冶金等这些产品的制造难度大,能胜任相应要求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为吸引优秀技术工人加盟,公司制订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登报、网站、推荐和现场设摊招聘等办法,面向社会引进高级以上技术工人60多名,填补了一些生产领域的技术空白,引进人才阚宝春有丰富的数控机床加工经验,成为上重技术信得过、质量过得硬的生产一线骁将。引进人才李治国自2002年进入公司后,在操作进口大型数控龙门中解决了许多复杂技术难题,为加工我国国产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自学成才,奖励一批

  上重于2006年细化了有关培训规定,将培训范围扩大为岗位培训、技术工人等级培训、学历培训、劳务人员培训等几大类,对技术工人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全额报销其培训费用。

  2008年初,为鼓励广大员工业余自学,公司决定分别对自学成才,考取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实施一次性奖励。

  七、拜师学艺,带出一批

  近年以来,上重每年都招聘大批技术工人,但多数技校或职校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2005年上重四金工车间首批尝试了“拜师学艺”的培养形式,由车间内具有高技能技术水平的师傅来带教,在一年内使一批技(职)校毕业生初步具备操作大型数控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四金工车间成功组织了“拜师学艺”培训班的启发下,一金工、二金工、生产处、设备处等其他部门(车间)也纷纷成立“拜师学艺”小组,将一批具有技(职)校、高职、大专学历的技术工人以师傅带教为主,辅之于理论学习,根据每阶段的培养目标,加速培养过程,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过拜师学艺使其成为能独立操作各种设备并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高技能人才,为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储备。

  八、政策激励,吸引一批

  为了更好的吸引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员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通过优化分配机制,建立技术工人技能水平评价标准,逐步加大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按技能水平高低给予长期激励,提高员工技能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