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际。湘煤集团旗下的50多对矿井,相继迎来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涉及煤矿开采、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测量与地质等多个专业,一改2007年之前连续10年招不来一名煤炭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窘境。短短几年,湘煤集团技术人才瓶颈为何能得到根本性突破?
技术人才短缺制约煤炭产业发展
不少人眼里,煤炭开采只是简单劳动。
其实不然。煤矿生产须配备地质、机电、测量、采矿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是技术性相当强的活。尤其是湖南的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俱全,采掘一线更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据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湖南煤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60人,仅占煤矿工作人员的1%。
而事实上,这2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在煤矿领导岗位,长期在采掘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
不少煤矿,尤其是乡镇与个体煤矿,采矿、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工种技术人员普遍不足,很大程度上只得靠挖了多年煤的老采掘工凭经验采煤,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受到严重制约。
即使是国有大矿,情况也不甚理想。我省最大的国有煤矿企业湘煤集团,2007年成立之初,旗下近50对矿井,竟有10年未进一名全日制本科专业技术人员。
湘煤集团董事长覃道雄分析:我省煤矿规模不大,多数不适合机械化开采,井下作业条件艰苦;湖南煤矿资源赋存较差,井下安全难以确保;煤炭企业待遇偏低;培养煤矿技术人才的高校与专业近些年严重“缩水”。
过去,全国涉煤高校有中国矿大、阜新矿院、山东矿院、焦作矿院等10多所,重庆大学等综合性大学还设有采矿院系。近年来,除中国矿大外,其余涉煤高等院校皆因报考率低而改头换面,涉煤专业已大幅缩减。
如湘潭矿院本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煤炭本科院校,后来因招生不景气,与另一高校合并后更名为湖南科技大学。原有的13个涉煤专业,如今只剩下地质、采矿、机电等几个。高校煤炭开采专业缩水,直接导致了煤炭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荒。
多渠道培养煤矿专业技术人才
湘煤集团是一家年产原煤过千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在湖南、贵州、新疆等地拥有50多对矿井。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要可持续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
与其守株待兔坐等高校屈指可数的毕业生,不如主动向前迈出一步。“自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湘煤集团痛下决心。
“变招工为招生”。2007年经省教育厅特批,湘煤集团与湘潭大学合作,从高考考生中招收300名学制3年学生,涉及煤炭开采、工程测量、矿山机电3个专业。2007年至2010年,共招收煤炭专业本专科生1200人。
湘煤集团为这些学生负担20%到50%的学费,并在学校评定的学年综合奖学金基础上,设立几百至几千元不等的“湘煤奖学金”。
为缓解专业技术人才荒,湘煤集团还从高等院校招聘大量非煤专业毕业生,通过半年专业强化培训,充实到煤炭采掘一线。
湘煤集团还选送一批生产骨干到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开展全脱产、半脱产非学历层次提升性培训,拓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渠道。
2009年,湘煤集团人才培养的一大举动,再次吸引了同行目光。是年6月,由湘煤集团投资7000多万元创办的湘煤大学挂牌,着手对集团职工进行在职教育培训。
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尽管全国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仍然青黄不接,湘煤集团却成了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洼地”,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采掘一线。特别是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95%以上都已进入湘煤集团各个岗位,不少已成为企业的骨干。
专业技术人才来得了,留得下,上得去
大学生进煤矿,安得下心吗?
在地处邵东县的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矿,记者采访了刚从井下上来的蒙陪林。
这位斯斯文文的年轻人,今年26岁,广西贵港人,2009年从湘潭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湘煤集团。经过半年煤炭采掘相关专业技术强化培训后,分配到水井头矿当了一名机电工程师。与他一同分到该矿的大学生有上10人。
“干的是技术活,住的是人才楼,每月工资有四五千元,矿里很重视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蒙培林一脸自豪。
离矿井不到1000米,牛马司矿业公司两栋崭新的人才楼格外显眼。据公司总经理李永友介绍,人才楼主要分给大学毕业生居住,目前还留了几十套虚席以待。
蒙陪林带记者走进他住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冰箱、空调、衣柜、沙发一应俱全。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矿里配备的,甚至连锅、碗、瓢、盆、筷,也都由单位置办。
“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很快融入了矿山生活,工作也很快进入了状态。”小蒙笑着说。
2011年元旦,在街洞矿业公司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蔡隆军终身难忘。“领导坐骑当花车,公司食堂摆宴席,矿长书记当司仪,人才楼里洞房嬉”,那天,矿里为他举行了一场热闹而别致的婚礼。
在湘煤集团,这样关心大学生工作与生活的事还有很多。
湘煤集团对大学生“高看一眼”:自愿下基层班组且实习期间考核为优秀的实习生,直接晋升为矿技术副队长;在技术副队长岗位表现突出,可进入集团后备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
集团加大年轻技术人才培养,为优秀大学生成才开辟“绿色通道”,每年选拨一批骨干进入管理层。技术人才在湘煤集团各矿已成名副其实的耀眼“明星”。
“以人为本,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先栽梧桐树,又筑凤凰台,湘煤集团通过多种方式,让专业技术人才来得了,留得下,上得去,把一生交给煤炭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