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人才管理从竞争到挖潜

发布时间:2017-05-09 编辑:lqy

  在强调绩效结果的同时,在人事决策上强调过程和行为,以及行为后面的动机、人格等因素,关注结果还是更关注能力;鼓励优胜劣汰的充分竞争,还是关注培养高潜人才并留住优秀员工?这两个问题其实直指管理的目标动机,并决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法技术的选择。

  海尔在上世纪末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理论,曾引起热议和竞相仿效,赛马理论打破了当时国企“能进不能出”的体制惯性,焕发了组织活力。“赛马”强调的是结果,是“不合格即淘汰”的竞争。

  但近两三年,海尔又在内部倡导一个新理念——“人的再造”。“海尔只有实现了员工再造才能实现企业的再造。”在这个管理逻辑下,海尔引进了能力模型和人才测评技术,开始注重“相马”。

  这一变化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海尔在管理认识上的自我突破——赛马不能代替相马,从而在行动上颠覆了原来的“赛马不相马”理论。这一变化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来说也是一大突破,使得只通过“赛”的方式进行人事决策的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管理开始更加关注人本身。

  新形势下的“赛马”困境

  海尔“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管理机制,以张瑞敏的“斜坡球体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球要上行,需要克服重力惯性作用。这个重力惯性,体现在人身上,就是惰性,只有不断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淘汰。

  赛马关注结果导向的行为绩效评价,关键在于形成人才竞争机制,形成有活力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海尔实行的“三工转换制度”,把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这种机制配合OEC管理体系,通过强制分布,要求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决定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这样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

  有一个描述海尔“赛马”的案例:“一位中年师傅曾获得国家专利和省、部级奖励,经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员工后不久,由于一时疏忽,没将出口与内销冰箱的‘跟单号’分开,致使冰箱重号而造成质量事故。于是,他被取消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后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又发明了一种‘发泡注料嘴’和一种新型焊枪,获国家专利,才又恢复为优秀员工。”

  案例在叙述员工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时,轻描淡写地认为是“一时疏忽”。但事实上,这类创造力旺盛的员工往往对事务性和程序性的工作缺乏兴趣和注意力,也可以说是这一类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这种情况下只以结果论英雄,就会带来人事决策的风险——如果在海尔给该员工免掉优秀员工时,竞争对手让该员工去从事研发类的职位,结果会怎样?

  此外,“要求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决定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的制度,在新劳动合同法规则下,会导致法律风险上升。

  “赛马”机制还面临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提出的考验。原来“赛马不相马”是基于劳动力供应丰富的背景,优胜劣汰,“总能找到一个能胜任的人”。但现在,近十年来连续出现的“技工荒”已经反映出一个巨大变化:劳动力市场进入一个人才主权时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人才竞争激烈导致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新生代员工的大量进入等因素,使海尔的“赛马”式人力资源管理遭遇困境。

  还有,海尔推行“赛马”管理是基于当时特殊的发展阶段,当海尔进入常态化组织,特别是在融入国际化进程中,当更多的非海尔“土生土长”的人才加盟进来时,当组织中的人才不断被激发出来时,靠竞争和试错,最终只会增加管理成本,耽搁市场机会。

  “相马”:关注结果背后的因素

  海尔认为,人的素质是在一点一滴中养成的,是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来的。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就是海尔的“OEC管理”。

  早期的海尔也认为,相马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伯乐)的身上,而在企业中,如果缺乏刚性业绩和看得到的成果,人事决策存在风险,往往是组织中的权威说了算,因此容易出现寻租和职位腐败。所以,简单化的方法就是结果说了算。

  而海尔近些年来引进的人才素质模型是关注于导致绩优结果的行为。这表面看起来和海尔关注日常行为管理、养成行为习惯的管理体系一致,但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海尔原来关注行为绩效,即行为造成的结果;而素质模型强调的是行为特征,是一种行为能力,是导致绩优行为的潜质。

  有一种看法认为,关注结果并没有错,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个功利组织,关注结果有利于在组织内部构建事功文化,简化管理。但是,一方面,结果并不能总是准确地反映真相。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绩效好的,能力未必强。因为个人的绩效有可能是在领导或团队支持下完成的,也有可能是机会垂青获得的。绩效差的,也并不是没有能力,可能其所处部门处于“拓荒”阶段、可能受外部环境影响,还有可能是个人生活或健康等因素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用市场法则构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时,常常导致忽略掉管理中人性需求层面。如对人的情绪变化和多样性、人的兴趣和能力差异等方面,都没有办法关注到。特别是在进行人事决策时,容易忽略外部环境变化和差异,忽略掉个体潜能因素。比如上文中说到的那位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年师傅,用素质模型标准去衡量他时,就会更清楚他的能力长板和短板在哪里,短板能不能补齐,什么样的岗位才最适合他发挥长板而不受限于短板。

  也就是说,结果和行为是显性的,但对结果起着支配作用的因素却是隐性的,如果不注重隐性因素,只是以结果论英雄,选择可能会不准确不客观。而海尔从赛马到相马,标志着其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考量和选择:企业是选对人重要还是培养人重要?决定和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是哪些?个人能力与绩效结果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这就是在探究结果背后的人的动机、行为和能力特点。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