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赢则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一汽核心人才群体,培养和造就适应“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要求的一流员工队伍,不断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实力。
一汽人才战略目标是以核心人才培养与引进为重点,建设以2000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高技能的操作人才为龙头的20000人的核心人才群体,通过“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人才队伍带动整个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
人才培育的“两个依托”
在人才培育方面,首先,一汽要依托完备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培育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一汽拥有解放、红旗、夏利三大自主品牌和全国一流的汽车整车研发中心。具有中、重、轻、微、客、轿等各类车型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辟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通道。技术人员从现场工艺做起,经过制造技术、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年型车开发、整车平台技术等实践工作过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利用合资合作、联合开发设计以及参与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培养拔尖技术人才。
充分利用与德国大众及日本丰田的合作资源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经常性选派人员到德国大众及日本丰田学习。这些培训,为一汽集团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研发奠定了人才基础。
其次,一汽还要依托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培养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以技工学校为阵地,经常性举办技能培训班,聘请各类专家技师授课,培养数控技术、模具制造、电钳一体化等领域的操作人才。在各生产单位建立了一批技能培训阵地,训练并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定期举办岗位技能大赛,选拔各类工种状元和技术能手。通过不懈努力,一汽生产操作人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知识工人的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李黄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凯军、全国车工状元刘伟等一批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
以经营国际化为导向,加速高级经理及后备人才开发。后备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的个性特征、潜能、发展意愿,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共性化、差别化和个性化培训,有目的地把后备人才放到产品开发、营销采购、职能管理及合资合作等项目平台上锻炼培养,送到优秀企业学习,送到困难企业锻炼,派到生产、商务、资本运作、外贸、社会事业、服务等各领域锻炼。
通过岗位交流、岗位轮换的形式,实施高级经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双岗位”锻炼。采用国际流行的行动学习模式,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开展高级经理项目培训,提高高级经理的实用管理技能。
人才激励机制
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一汽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精简机构和核减编制定员,上至高级经理下到普通员工,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指导下,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压力传导。
持续进行了完善薪酬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的联产浮动工资,到90年代的岗位技能工资,之后持续多年进行了以加大浮动额比重、搞活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改革。1999年又推出了岗位贡献工资制,向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倾斜。实施特殊贡献奖励。对引进的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工资。
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开展非领导职务高层次人才评聘的绿区政策,变“独木桥”为“多通道”。被评聘为“各类师”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到集团公司二级经理、高级经理,乃至于总经理的工资待遇。用三把“钥匙”——车钥匙、房钥匙和实验室的钥匙吸引人才。为高级经理、“绿区”人才、博士配备公务用车,为博士、硕士分配住房。在长春本部做强研发中心,在天津、大连、青岛、无锡建立分支机构,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地域环境吸引人才。
在一汽50年的建设历程中,一批批的精英人才成为支撑一汽发展的中流砥柱。现在一汽人正在不断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建设以“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为目标的新一汽而不懈努力。我们诚挚地欢迎各方面的人才加入我们的事业团队,在一汽您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