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语仍是“敲门砖”
大家知道,要想进外企,需要过语言关,外语仍是“敲门砖”。但从近两年外企人才 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纯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正逐年下降。例如,今年三月份以来,在广州市举办的大中型人才招聘会上,IBM、Cisco、M-S、HP、天时软件等外资、合资企业都把相应的外语作为面试的基础,但纯语言专业招聘职位几乎没有。三年前,由于外语人才短缺,外语在一个人综合能力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如今外企需要的是既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又在某方面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实,上海、北京、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三年前已经推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计划并付诸实施。
2、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要想成为跨国公司所需的管理或者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内在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全球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跨国公司的跨国战略发展计划。因为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实践都是国际型的。大多数高层经理都在国外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许多人都在世界领先的公司或类似的企业环境中工作过,其战略思维模式、市场分析能力、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都是国际化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管理或者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3、注重从业经验
据抽样调查,大多数跨国公司招聘人才一般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据拥有2000家外企客户的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人才资源部主要负责人介绍:“工作经历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介绍充分,一本有份量的简历是块敲门砖,是得到面试机会的主要前提”。在外企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中方职员中,1/4的有国外教育背景;2/3的人有硕士以上的学位;95%的人有外国公司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人至少已在各自行业奋斗了8年。从这点看,丰富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
4、首选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工作技能介于通才和专才之间。当一家跨国公司的市场决策确定下来之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心,对所辖团队的组织能力和对兄弟团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由于普通学校传统的“专才教育”和“学历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目前暂时跟不上现代IT业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即便拿到国外名牌学府MBA或PMI、PMP毕业证书的人,也会遇到“洋为中用”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所以,长期以来,这层人才的短缺正如国内外现代IT业CEO、CTO、CFO、COO和HR主管叹息的那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们都跑到哪去了”?他们都把能够从商业竞争对手那里挖到这类人才看作是:“天助我也”!复合型人才一般适合从事集团分公司总经理,集团副总裁、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总监、职业经理人等职位。
5、需要真正的专才
这类人才除了具有一般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门过硬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包括企划、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或应用软件开发专业等),可以在专业技术上独当一面。这类人才对企业的价值就每个人而言,体现了“敬业和出彩”,但从整体上来看,则反映了整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特长。自前年下半年“Nasdaq大跌水”、劲吹IT网站倒闭风以来,人们似乎以为这类人才供大于求,其实不然。有位外企的HR主管曾在两周的时间内面试过200多名所谓的专才,发现功底不足或知识老化者占绝大多数,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例如:独自完成某行业解决方案)者寥寥无几,大约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