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人才战略

发布时间:2017-05-17 编辑:义俏

  导语:美国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升至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美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同时,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外国优秀人才留美工作。

海外的人才战略

  美国政府在2010年5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国家的“繁荣”和“领先”与教育和人才挂钩,并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这项报告中,美国政府提出:要提高各个层次的教育水平,为民众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完整教育,包括高标准早期教育、改革公立学校、增加高校录取率、加强职业培训以及注重新兴产业所急需的技能教育等;加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投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教育和就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帮助美国学生掌握获得成功的技巧。

  此外,为了加大公立学校改革力度,美国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了“冲向顶峰”项目,拨出43.5亿美元鼓励地方政府改革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该项目鼓励各州结合升学和就业问题,联手制定共同的学术标准,通过改进考评方法,有效考核学生关键知识和高层次思考技巧的掌握情况;扩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培训水平,修订教师考核、薪酬和选留政策,将最有才华的教师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建立纵向数据系统,以此长期跟踪学生信息,提供决策依据,改善教学质量;鼓励各州大胆创新,通过有效方法改变落后学校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2009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发起了“创新教育”活动,由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共同推动,从课外活动人手,用十年时间进一步提高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能源部还设立了事业起步研究项目,向优秀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为他们在事业起步阶段提供创新条件。

  美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并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许多外国学生,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美学习生活几年后往往会想方设法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美国之所以能大规模吸引外国人才,主要得益于该国的就业机会多、教学水平高、社会环境宽容以及相对开放的移民制度等因素。

  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约有半数为外国人;创新成果专利申请者中,约有50%为外国人;1990-2004年,超过1/3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在外国。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美国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67万,较上一年上升了8%。这些优秀的外国学生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美国科研水平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缴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007-2008学年达155.4亿美元),而且还推动了学校科研项目的研究,促进了美国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为外国优秀人才在美工作和定居创造条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H-1B短期工作签证额度。在1990年,为应对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能面临短缺的局面,美国决定扩大移民法中的技术工种特惠制,包括H-1B工作签证在内的工作移民额度从每年5.4万人增至14万人。

  此外,移民法还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中之重,简化外国人赴美工作、学习和经商的申请程序。在2000年,美国政府再次对H-1B工作签证和工作移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从2001年开始,H-1B工作签证年度配额连续三年增至19.5万人,并且规定大专院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研究机构雇佣外国人员不受名额限制。为了缓解H-1B工作签证短缺现象,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08年4月宣布,将理科类、科技类和工程类F-1签证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期由12个月延长至29个月。所有这些措施,都为美国留住紧缺人才开辟了通道。

  英国:重视培养创意人才

  英国将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估体系。

  注重人才培养的开放性,通过诸多措施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

  英国的人才培养经历了从改革现代“学徒制”到规范职业教育,再到创意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突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长期秉持全球化的人才观,采取开放性的人才政策,引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作为全球第一个提出并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英国在1997年成立了跨部门的创意产业工作组,明确将创意产业与金融服务业并列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10多年的发展,英国创意产业年产值已达600亿英镑,占英国经济增加值的7.3%,吸纳就业人口200多万。

  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将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英国教育的始终,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的教纲都必须突出创意人才培养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估体系。幼儿教育寓教于乐,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中小学教育通过激发创意的课程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英国教育部启动了“发现你的潜力”项目,旨在2013年前每年为年轻学生创造5000个实习岗位,并为学生提供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学习写作、参与电影和多媒体制作、手工艺制作等机会。

  英国政府还成立了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加强高校和业界的联系,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新型人才。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曾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3年的人才再造工程,高校为这些行业人士提供了上百种学习课程,使66%的影视业和24%的多媒体从业人员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

  英国还加大了对创意产业的投入,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供1000万英镑,资助创新产业的合作研发项目。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启动“创新人才成长计划”,与相关企业联手创建五个“精英中心”,着重于电影、时装、动画和数字媒体,帮助不同背景的人才发展潜能和创意。技术战略委员会还为创新产业建立“知识转让网络”,以推动创意迅速实现产业化,许多艺术机构及其活动也因此受惠,被注入资金已超过1,5亿英镑。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