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与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3 编辑:玉君

  导语:德育教育应倡导人性的教育,要真正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人性化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系统工程。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浅析人才战略与德育教育的经典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人才战略与德育教育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千秋伟业,教育为本。要真正实现人才战略的远大目标,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那么,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回归于人性的教育,真正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人性化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系统工程。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其人性化的要求无庸赘述。不幸的是,由于升学和就业的残酷竞争,更由于少数无知家长的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以及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简单化,因而往往事与愿违。时代在不断推进,而我们德育教育工作,因为受到保守、落后思想的桎梏,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单纯追求升学以智育为核心,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标准,片面发展的畸形教育耽误了无数莘莘学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家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其影响和亲和力最强大。家庭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精神的乐园,社会是学生思想的舞台,那么家则是学生灵魂的港湾。在家庭这片安全、自由的空间,孩子的身心得以憩息,修整。家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依靠和保障,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必将孤掌难鸣;家庭同时还是社会教育的快捷通道,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本身便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阵地。

  此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也是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然而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教育部门却不得不暂时屈从于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究其原因当然复杂纷繁,但是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流弊却不容忽视。例如,“应试教育”人为地将学校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校内又往往进行异质化的分班、分科。再如当前普遍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一些窗口学校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它们或多或少采取带有筛选性的录取政策。虽然设立这些窗口学校的初衷是开展教改实验或者是为了对其他学校起示范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这种示范作用往往屈从于追求高升学率的目标。由于窗口学校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其他学校望尘莫及,这种示范作用受到限制,对提高所有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的作用也有限。其次,中等学校普遍是筛选性的学校,而非统一的、具有多种职能的学校。而即使是这类所谓示范或样板学校也基本上以升学为取向,职业教育、培训几乎是空白。学生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之间没什么区别。另外,在同一学校内,因学业类别、学习渠道、课程计划不同,如文、理分科,都会阻碍学生某几类才能的发展。

  在德育教育方面,也需要大力革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以期指导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首先是由于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有的地区甚至取消中考政治考试;再有比如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而只要上了分数线,尽管表现不那么好照样可以上大学。因此,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本文认为,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工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善恶是非的区分开始,到逐步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并且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