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坚持科技奖励与人才政策兑现同部署、同落实,对创新成果显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杀手锏产品、企业研发机构等进行奖励资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西青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近年来,西青区始终将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构建聚才纳贤平台,打造产业发展人才高地,开创了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聚集人才的新局面。“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引进高层次和各类急需紧缺人才8500余人,人才总量达到15.2万人,为实现转型发展、富民强区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据西青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紧贴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畅通引才渠道,完善引才举措,努力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柔性引才用才上下功夫。
2015年,西青制定并实施了创新创业英才“113”计划,即: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建设,利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左右急需紧缺人才、1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个左右创新创业领军团队。
为深入落实“113”计划,西青举办了“圆梦·西青”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西青行等人才项目对接活动,组织街镇和用人单位参加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等创新创业洽谈会。同时,加强与北美洲中国学人中心、中华英才网、北方人才网等社会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紧缺人才网络招聘会,与北京创投圈、天津安正路创投服务公司等人才机构合作开展了全球天使投资峰会(天津站)、创业人才加速营等活动。
长期在加拿大从事香料研究工作的游少春博士就是被这个热潮吸引到西青的。游少春博士曾任多伦多大学研究员,在加拿大工作几年以后,打算带着成熟的技术回国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因为掌握着强大的核心技术,已经从原来只有三间破旧厂房的初创企业,发展到拥有独立研发实验室的国内香料生产领军企业。2013年,游少春在赛达新兴产业园注册了天津大加香料技术(天津)有限公司,专注于香原料等有机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同年底,他被评为西青区第二批高层创新创业人才,获得75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而这一政策就是后来升级为西青区“113”英才计划。
游少春介绍,公司初创期需要大量经费进行研发投入,在实验室设备和辅助办公设备上投入高达200多万元。西青区的人才政策资助,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自主创新技术。2015年年底,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近2500万元,纳税超过100万元。
“十二五”以来,全区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500余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10人。
拓宽引人渠道,需要出奇制胜,抢占先机,抉择更实用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方式。近年来,西青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科学人才观,运用了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开展了博士后、高校教师挂职等工作。
王文一教授是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学科负责人。在挂职期间积极联系,上下沟通,全程参与了研究院筹建工作,并积极协调其所在的材料学院与研究院进行对接,目前首批入驻的30余个项目中已有6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第二批10余个项目已完成初评论证,准备进驻研究院进行产业转化。
据了解,通过柔性引才吸引进来的挂职干部,都是像王文一教授这种全区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紧缺的人才。为了使这些人才留得住,西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挂职干部能够情系西青、安心工作。专门出台了《西青区博士(后)、高校青年教师挂职管理办法》,明确挂职单位和挂职干部双方的权利义务,给予每人每个月2500-4000元的交通通讯补贴,做好居住和办公保障,同时积极为挂职干部搭建学习、交流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以便于更快熟悉工作。除此之外,西青建立了区级重大事项决策咨询专家库,聘请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全区发展献计献策。
2014年以来,西青区柔性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天津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的53名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到街镇、部委办局挂职。结合农口区县实际,开展了天津农学院百名博士进西青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聘请38位专家教师作农业发展顾问、科技特派员。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600个,柔性引进200余名专家教授,其中院士10人。全区挂职干部共承担调研课题44个,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个,邀请近百名高层次人才来西青考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