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击鼓为檄背后的人才际遇

击鼓为檄背后的人才际遇

发布时间:2017-08-06编辑:唐露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若不能像曹操那样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能显示出恢宏的胸襟气度,只为私怨而报复,又如何能招揽人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击鼓为檄背后的人才际遇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击鼓为檄背后的人才际遇

  所谓“檄”就是叫着击鼓邀战,“檄文“就是古代用于征召、祝捷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历史上曾有许多声震四野的檄文,其作者也都是大名鼎鼎的文豪,但写出了锋锐犀利的檄文后,他们的人生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由这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可以看出对待人才应有的态度。

  幸运

  曹操爱惜陈琳的才华

  陈琳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最热衷功名仕途的一个。他早年任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后来何进被杀,陈琳为避战乱,辗转逃到冀州,投靠了袁绍,担任幕僚。

  陈琳年轻时即以善属文章、才华出众而称名州郡,故袁绍命其负责公文、书信的起草、撰写工作。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前后,袁绍和曹操为争夺北方的霸权而准备在官渡决战。十二月,刘备忽然起兵反曹。为了笼络刘备、壮大己方的声势,袁绍命陈琳作檄文。于是,陈琳写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该文因为旨在声讨曹操罪行,使袁绍师出有名,故以正义姿态,历数曹操罪恶,铺排形势,引古论今,纵横鞭挞,极尽雄壮逼人之能事。文中不但痛斥曹操是无道之臣,还把曹操祖宗三代都骂的狗血喷头,颇为恶毒。

  据《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典略》说:“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曹操)。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三国演义》也曾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一情景:““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檄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能令一代枭雄吓得一身冷汗、毛骨悚然,可见陈琳这篇檄文的厉害。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陈琳也随之被俘,当时帐下文武百官都要求将其斩首示众。曹操笑问陈琳:“你当初为袁绍写檄文,本是各为其主,骂我就行了,又何必向上牵连到我的父亲、祖父呢?”身为阶下囚的陈琳自以为死罪难逃,惶恐不安,连连谢罪。

  然而曹操爱惜陈琳的文才,竟不追究其罪责,反而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于是,陈琳又摇身一变,成了曹操的机要秘书,其后曹操的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甚至对其所作文章,同为大文豪的曹操有时竟不能增减一字。

  陈琳无疑是幸运的,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遇到了爱才且胸襟大度的曹操,最终才能不计前嫌、一展所长。而曹操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容人度量和求贤若渴的态度,才能够云集一大批贤臣猛将,最终统一北方。

  遗憾

  武则天惋惜骆宾王不为己用

  骆宾王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与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出身贫寒,天资横溢,七岁即能作诗,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大名鼎鼎的《咏鹅》即是其幼年所作。

  虽然才华出众,但骆宾王的仕途却十分坎坷。他早年科考落榜,落魄无行,曾从军边塞,想要建功立业,也曾宦游蜀中,虽然才名广传,却一直不得重用。

  后来,骆宾王调任长安主簿,又入朝任侍御史,负责弹劾纠察百官过失。当时唐高宗身患重病,武则天权倾朝野,骆宾王屡次上书讽刺直谏,最终因被诬告贪污而入狱,次年遇赦才得释。

  出狱后,他被贬为临海县丞,但眼见武则天把持朝政、大权独揽,自己却怏怏不得志,于是弃官出游,并作“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诗句以明其志。

  当时,担任扬州司马的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徐世勣的长孙。武则天上台后,为了铲除异己,对官场进行了一番大清洗,许多忠于唐王朝的官员遭贬斥后都聚集到扬州,奉徐敬业为首,准备起兵反抗。骆宾王来到扬州后与徐敬业一见如故,于是加入幕府为其策划。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临朝称制。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骆宾王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为壮己方声威,鼓动天下人一起反抗武则天,骆宾王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传檄天下。

  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历数武则天之罪恶昭彰,对仗工整,声文并茂,无论叙事、说理、抒情,都挥洒自如,折服人心。其中“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