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人才的所有属性都“标签化”?

人才的所有属性都“标签化”?

发布时间:2017-07-28编辑:唐露

  人才的培养借助外部力量是有必要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自身的努力,一个有天赋的人,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培养也无济于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才的所有属性都“标签化”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人才的所有属性都“标签化”?

  “滴滴摇人”

  管理学发展到现在,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一个道理——人的能力是多维的,岗位不应该成为人才活动的边界。但在传统的科层式组织里,岗位让人才被埋没,人才被称为“人手”,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所以,总有CEO愤怒地声称企业里没人可用。

  人力资源真的缺乏吗?这和“产能过剩”一样是个伪命题。缺乏人才调配的机制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Neo、朱志浩和小童星们才可能会“怀才不遇”,缺乏供需的调配机制才是最大的问题。凯文·凯利把改变这种状态的方式叫做“重混”,其本质是重新配置供需。我们的组织里、经济总量里,存在大量重新配置供需就可以释放的红利,只是一直没有意识到而已。

  那么,如何实现“人的重混”呢?当人力资源过多时,这显然不是依靠人脑能够实现的。互联网技术给予了可能性。如果能够让企业里人才的所有属性都被“标签化”,而后“随时在线”,能够被任何的用户需求“随需调用”,人就实现了最大程度的重混,我把这种组织及模式称为“云组织”。

  形象点说,“云组织”就是“滴滴摇人”,当你的企业在某一个角色上需要人了,你可以随时通过企业的云平台(开放或半开放的信息系统)“摇”到最合适的人。这种人可能来自你企业内部,这叫“私有云组织”,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叫“公有云”组织。

  人才重混之后的组织红利

  云组织会释放怎样的“组织红利”呢?

  第一是成本低廉 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入模子)将大幅降低。聘请一名外部的人才需要高昂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但在云组织里,所有员工的能力都是用标签标示的,搜寻效率更高;当人才实现了“在线”不“在册”,成为“公有云组织”资源时,搜寻范围更大。由此,我们可以找到“U盘化”(模块化)的人才,即插即用,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就降到了最低。

  人均薪酬也将大幅降低。一来,云组织上“在线”的人才出*售的是自己“可共享”的能力,由于不是专属,就可以将单价降低。二来,由于互联网连通了极大范围内的人才供给,供给增加,自然可以降低人才单价。

  管理成本也将大幅降低。企业总是想办法对员工进行“管理”,而员工一定能找到办法偷懒,这是科层组织规则的必然结果。但在云组织里,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合伙人关系”或“外包关系”,员工是自己的CEO,从企业对付员工,变成了员工自己对付自己。

  第二是产出多样 当企业的资源固定、安排固定时,产出的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一旦用户需求出现波动,首先冲垮的就是内部管理体系,或者说,管理体系会第一时间展现出不能与时俱进、自我迭代的劣势。

  但在云组织里,人力资源首先由“本地人才”被扩展到“在线人才”,在凯利所谓“连接大于拥有”的时代,只要能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就能够为我所用。另外,人力资源的安排方式是灵活的,不再基于岗位,而基于连接存在,或者说,连接定义了他们的岗位。正如海尔的一名总监所说:我这名片上的“总监”只是一个title而已,我就是海尔生态网络里的一个节点。他的意思是,对他发出协作需求的人决定了他是谁,所有人都可以被配置到任何的用户需求上。当人才的获得范围和使用方式被扩展,企业就打造了一个柔性的生产系统,甚至可以将这种模式向供应链后端延伸,打造出“超级供应链”,满足互联网上千人千面的用户需求。

  第三是风险外置 传统的人力资源使用方式是“自营”,人才的进销存都在企业。如果人才不好用,企业亏损;如果人才没有及时被使用形成产出,企业亏损;如果人才没有被用到合适的地方,企业亏损……一旦聘用人才,企业必须支付大部分的固定薪酬,而不管市场绩效,此外,要解雇员工还会付出大量的沉没成本、重置成本。科层组织里,企业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