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人才战略 > 企业人才结构是如何演变的,一文道破本质

企业人才结构是如何演变的,一文道破本质

发布时间:2017-09-07编辑:晓玲

  引导语:何谓人才?人才就是具有价值创造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企业的人才结构是如何演变的?

  人才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载体,具备不同价值创造能力的人是不同类型的人才。人才结构则是具有不同价值创造能力的人才之间组合关系。

  组织重视人才,其实重视的不是“人”,而是“才”,因为“才”是价值创造能力的体现。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的供应相对较多,但是缺乏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才”,“才”是人具备的一种才能,不同的人具备不同才能。如果抽象的看组织,组织价值创造能力是由众多的价值创造能力有机组成,组织其实是“才”的集合体,人才结构就是“才”的结构,组织可以通过“才”的组合创造出人类需要的价值。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人才结构是构成企业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企业形态演变时,人才结构必然发生演变。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如下图所示。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八边形(链条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其中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这也是中国的主流企业形态特征。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人才结构演变规律与企业进化规律相同。当企业形态不断进化时,人才结构也发生演变,不同企业形态,人才结构特征不同。在企业进化过程中,人才结构经历了花瓶型人才结构、钻石型人才结构、橄榄型人才结构、圆球型人才结构四种形式。

  人才结构演变规律

  当企业从股东价值形态进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时,企业人才结构从花瓶型人才结构演变到圆球型人才结构。

  1、花瓶型人才结构

  股东价值形态下,股东的资本与市场中的独特资源结合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生态中的价值需求早已存在且多数是被资源的独特性所吸引,因而企业的价值创造相对简单,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产品相对成熟、单一,因此企业人才结构相对简单,除了必要的管理者外,大多数员工从事一般性的价值创造,属于被管理者,企业人才结构呈花瓶状,主要特点是两级分化。

  花瓶型人才结构

  花瓶型人才结构与股东价值形态形状相似。

  2、钻石型人才结构

  当企业从股东价值形态进化为精英价值形态时,人才结构也从花瓶型向钻石型演变。

  两权分离给精英(经理人)群体创造机会,职能分工使人才类型逐渐多元化,职位等级使人才层次逐渐具体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例如人才梯队可以分为初学者、有经验者、骨干、专家、权威等,这是钻石型人才结构的典型特点,而此时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正好与之相匹配。在精英价值形态中,人才类型、层次都比较明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人才类型、层次可以不断细分,便于精英(经理人)团队进行管理。

  钻石型人才结构与精英价值形态形状相似。

  3、橄榄型人才结构

  当企业从精英价值形态进化为客户价值形态时,人才结构也从钻石型向橄榄型演变。

  在客户价值形态下,客户需求力与团队创新力相互作用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时企业人才结构形如橄榄,中间大两段小。中间是骨干人才,一端是高级人才,另一端是一般人才。高级人才、骨干人才、一般人才都是依据能力素质差异划分,高级人才多数是核心业务流程(团队)的管理者,骨干人才多数是次级业务流程(团队)管理者,一般人才则多数是团队成员,由于能力素质能够依据流程的细分而不断细化,因此人才划分可以更加细致,但是人才边界变得开始模糊,相互之间转换变得比较频繁。

  橄榄型人才结构

  橄榄型人才结构与客户价值形态形状相似,传统企业转型即从钻石型人才结构向橄榄型转变。

  4、圆球型人才结构

  当企业从客户价值形态进化为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时,人才结构也从橄榄型向圆球型演变。

  在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下,人才散落在企业中,职能部门、团队、职位等均已经消失,没有任何有形的隔离墙,价值创造者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但是随时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形成价值创造团队,客户也成为价值创造团队中必要组成部分,网络型组织结构能够把所有价值创造者联系在一起,覆盖到企业每一个角落。这时价值创造者也是价值需求者,两者实现充分融合,使个体价值得到直接的体现。

  圆球型人才结构与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状相似。

  以上四种典型的人才结构形式仅仅是理想状态,由于企业形态一直处于进化过程,多数企业都处于一种过度形态,因此企业的人才结构表现形式相对复杂。在人才结构演变过程中,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体现越来越明显,因此人才标准越来越清晰,人才边界越来越模糊,同时越来越多的价值创造者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知识拓展]

  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现在中国企业人才战略是什么?

  概括为五点:

  第一点加大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点实现基本价值战略。

  第三点调整人力资源环境战略。

  第四点推进人事制度战略。

  第五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战略

  一位著名西方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亚洲未来取决于人才。如果说第一个经济奇迹是成万上亿的亚洲人辛勤汗水的结晶,那么下一个奇迹需要更多的是灵感而不是汗水。这个论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我们国家早就对人才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重视。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早在1985年就强调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江泽民同志在面向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才理论,提出了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思想。正是在邓小平人才理论和江泽民关于开发人才资源思想指导下,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决策,从而启动了新世纪的中国人才战略。

  一、新世纪挑战催生中国人才战略

  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保护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应该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0多万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00多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增加了约7倍,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0年的50%,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二)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中,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由国有经济转到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由国有单位扩展到非国有单位,由传统国家干部扩大到各类人才。人才工作由行政调配为主转变为人才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为主的全方位人才资源开发上来,适应不同人才发展需要的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三)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择业进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正在替代统包统配制度,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正在建立完善,并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才测评、人事代理等人才中介服务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各类人才每年进入人才市场的约800万人次,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约120万人,人才市场配置率逐年上升,提高了人才效益。

  但与当今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情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人才的专业结构和行业分布不够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过多,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农业、信息、金融、法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地区、所有制间结构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高级人才的85%集中在东

  中部地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占总数的5.7%。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动难仍较普遍,各类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的事业就很难向前发展,甚至还会遭到挫折。

  新世纪人才战略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了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科技人才的号召;接着在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要求,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要在我国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进入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队伍,一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攻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复杂难题的工程技术专家队伍,一支学有所长并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科技管理专家队伍,组成我国现代化事业所要求的宏大的科学技术大军。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求把培养和使用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同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座谈指出,现在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抓紧制订面向2l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他说,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们要认真对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关键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要注重培养新的人才,要十分珍惜和使用他们。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制订“十五”规划过程中,面对新的世纪,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做出了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并以整章的篇幅写进了“十五”计划纲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足以说明人才战略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