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间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在竞争中获得了主动权与制高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制定科学、清晰的人才战略。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公司人才战略资讯,欢迎大家阅读!
公司人才战略篇1:5步构建公司人才战略
如何理解招聘与员工关系、培训与发展、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这些传统的HR职能与公司业务战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将HR职能有机地嵌入到总体战略之中,继而形成系统的人才战略,为公司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人员和组织保障?这些不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职责所在。对于人才战略的规划,跳出本部门、本职能的视角局限转而树立大局观念,理解系统框架并掌握整合工具,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拜耳领导力教授忻榕博士在其新著《人才发展五星模型》中提出,通过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知识共享、绩效管理和组织发展等五个维度,来系统构建人才战略。
第一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才战略的导向,为人才发展奠定了一个正向的基调,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行为规范,是组织能产生什么样的氛围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和企业使用资源的标准。忻榕认为,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它对内要形成凝聚力,保证各个机制、流程和制度的稳定性;对外要产生适应性,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好的企业文化有四个作用: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对市场充分适应、使员工参与度提高和产生杠杆作用。
忻榕强调,企业应该用自己的文化去吸引人才,并雇用认同自己文化的人才。员工入职后,企业还要进一步强化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员工有归属感,从而赢得他们的忠诚。企业可以运用故事、惯例、实物象征、语言等手段,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管理、领导表率等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员工。
第二步:团队建设
忻榕指出,团队建设是人才战略的关键,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人才战略的核心要素——人。团队建设包括人才的规划、挑选和培育三个方面。人才的规划首先要着眼于企业的目标: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他们创造怎样的业绩?因此,对人才进行评估是首要任务。
在招聘之前,企业要建立岗位模型,而且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不过,总体而言,岗位模型应该包括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知识和核心能力、价值观、行为特质等要素。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管理知识和核心能力,都是相对容易观察和测评的。而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特质则是看不见的,在招聘和甄选员工时,可以用结构化行为面试和其他工具加以测评。对于人才测评中最难测度的人员潜力,要注意从三方面加以考量:学习能力、进取心和能力的容量。
第三步: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人才战略的助推器,它不仅将员工的个体知识汇集成组织知识,并沉淀为组织能力提升的基础;而且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绩效。忻榕认为,知识共享需要考虑知识源泉、信息系统、分享渠道这三个环节。由此展开一系列的知识共享活动:收集各类显性知识,寻求可传播的知识载体;挖掘员工中的隐性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显性化,形成显性知识;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实现以上各类显性知识在员工之间的共享。
企业只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保护知识拥有者的合理利益,激发他们分享知识的愿望,最终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共享。首先,企业可以结合绩效管理,建立知识贡献率考评指标,使知识共享者获得应得的利益;作为补充,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共享,使每个人都体会到知识共享对工作提升的效果和价值。
第四步:绩效管理
当一个企业资源有限的时候,应该如何把握人才战略的重点?忻榕给出的建议是,不妨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招聘任用和绩效激励方面。说到绩效管理,其考评体系至少应包括业绩目标、员工的核心胜任力、专业能力和潜力等四个层面。
通过对员工不同层面的考评,组织可以决定要给予员工什么帮助,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培训发展机会和平台。当然,考评结果同时也成为员工激励的重要依据。不过,在员工激励机制上,组织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的是,不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想要给员工什么,而是应该思考员工的需求是什么,组织怎样满足员工的需求。
第五步:组织发展
忻榕建议,在考虑企业组织发展时,首先对组织进行一个诊断,考察组织的架构是否和战略相匹配;其次,企业要确保在这样的组织架构当中,员工的协调、合作如何是有效的;最后,企业应密切关注领导力的发展和提升,每年进行高层主管的领导力的盘点,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让他们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对于领导力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做好继任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企业可以分出准备就绪、一两年就绪和两年以上有待考察的人。关键岗位最起码要有一个准备就绪的继任者。所以,人才储备同资金、设备和技术的储备一样重要。在对员工,尤其是核心和高潜力员工进行分类之后,企业要建立人才发展计划和人才档案。短期来看,人才档案可以作为继任和发展计划的工具,使领导者可以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和人才发展规划,做组织盘点和人才校准。长远来看,人才档案将成为企业的内部简历库。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公司人才战略篇2:公司如何选择自己的人才战略
一、什么是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是企业为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而制定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和方略,它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使用、人才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企业战略而确定的,是指导人才管理的方向、目标和根本原则的组合。
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远期、中长期、短期之分,人才战略更关注长远的目标,一般指3-5年及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人力资源规划比较具体细致,操作性强,人才战略偏纲领性、原则性的定位与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关注的是整体的人力资源,而人才战略主要关注的是核心人才与高潜人才。
企业战略的关键在于确定好自己的客户,经营好自己的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和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让客户满意,则需要企业有优良的产品与服务给客户创造价值。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企业员工的努力。也就是说,企业战略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精干的人才。因为企业要获取战略上的成功的各种要素,如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等,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上,而人才战略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连续不断的有效人才供给。因此,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人才战略是最重要的,人才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成为了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人才战略有哪几种类型?
人才战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数量,即需要多少人,另一个是人才质量,即人才的能力要求达到怎样的水平。人才数量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相关,人才质量与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竞争环境相关。根据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匹配,可以将人才战略分为六种类型:
1、掠夺型战略
既追求人才数量,也追求人才质量,通过全面领先于市场的薪酬招聘人才,高代价抢挖人才,高成本开发人才,高奖金高福利激励人才。适合用于处于高速发展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技术密集型特别高新科技企业。
掠夺型人才战略是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或国内一流企业的制胜法宝,比如宝洁、微软、IBM、GE、万科、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待遇,加上一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企业是行业尖端人才的聚集地,人才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而持续的业绩增长又反过促使企业不断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盟,形成良性循环。
2、精英型战略
追求人才质量,但不追求人才数量,通过略高于市场薪酬水平吸引人才,通过充分授权来使用与培养人才,通过事业平台来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适合于处于初创期的高新科技企业,或处于高速发展中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如房地产、金融)。
小米在创立之初就采用这种人才战略,他们一般不招应届毕业生,都是招有经验的成熟人才,团队成员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公司。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3、规模型战略
追求人才数量,但不追求人才质量,通过完善的制度与规范化的流程,使工作标准化,从而降低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以降低运营成本,用三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适合于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传统制造业、零售、物流、快餐业),他们一般有大规模的流水作业线,或者有全国性或全球性的门店或网络。最典型的如麦当劳、肯德基、富士康、顺丰等均采用此战略。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因此人才可发展的空间也较大,这是他们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4、收缩型战略
对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的要求都低,甚至还会压缩人才。适合于处于业绩下滑、企业负担过重,或者想要退出某个市场领域的企业,需要通过减少人才数量来降低成本,轻装上阵。而对于留在企业当中的现有人员,也可能会降低薪酬、减少福利来控制运营成本。收缩型战略是企业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5、稳健型战略
对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都是中等的要求,认为没有最好的人才,只有最合适的人才。不会一次性大批量的招人,人才规模保持稳定缓慢的增长,也不会招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更多的是招二流人才。适合于处于稳定发展期的传统型企业。
稳健型战略通过人才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衡,人才培养和晋升的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使用人才与淘汰人才时公平公正、小心谨慎,以及人才在企业的终身性或长期性工作等手段实现的。这种模式安全稳定,人才在企业工作也安心,容易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采用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缺少给有个性的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可能会使企业失去一批优秀人才。
6、混合型战略
有一些企业没有掠夺型人才战略必需的规模和条件,但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又有较强的需求,于是很多企业选择了混搭路线,采用的是混合型的人才战略。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一种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