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和需求的多样化,使零售市场进一步细分,多种业态纷纷出现,迅速成长,共同发展,促进了国内零售市场的整体繁荣,带动了整体零售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6.8%。零售总额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而只有拥有人才才是公司制胜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零售业普遍存在人才紧缺、跳槽频繁的现象,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所以,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设计合理的薪酬就是重要因素之一。那么零售业的薪酬应该如何设计呢?
案例背景
XX公司是青海省某地级市一家连锁超市,公司成立于2003年,现有员工355人,在该地区有5个超市,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急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直接制约着公司的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薪酬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是薪酬分配内部不公平,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老板观察,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薪酬,但在目前人员激增的情况下,公司老板已经很难了解每个下属,但还凭感觉来定薪酬,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客观、不公平的现象;
二是不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无法准确定位薪酬整体水平,给谁加薪、加多少,没有一定的参照标准;
三是薪酬结构不合理,不知道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的比例到底如何分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参照常用的薪酬设计思路,并结合零售业的特点,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总体上可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薪酬策略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确定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进而确定薪酬策略,完善公司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策略是薪酬分配的总方针,在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对比方面,主要分为"领先、跟随、滞后"三种策略。确定薪酬策略时应注意这样一些要求:首先,薪酬水平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薪酬能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再次,薪酬的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最后,薪酬决策要科学合理。依据该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观,按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关注中高层和骨干员工,并结合零售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特点,确定该公司应该采用"领先"和"跟随"并行的薪酬策略:对于核心员工应采用"领先"策略,使核心员工的薪酬在外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内部与普通员工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激励性和公平性;对于一般员工应采取"跟随"策略,兼顾薪酬的经济性和竞争性。这便建立起对内有公平性和对外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员工队伍。
第二步:评估岗位价值
评价岗位,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两部分。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任务是在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部门各个岗位职责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管理权限、所需经验和能力、知识等多个方面,编写岗位说明书,最后形成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及其中所有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这是薪酬制度建立的基础。
岗位评价是确定报酬因素,选择评价方法,组成行业专家组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28因素法、海氏评价法等,这是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以具体的数值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公司的相对价值。
因为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商品生产类、商品销售类、商品管理类和职能管理类四种。商品生产类主要包括超市自制商品采购、加工等岗位;商品销售类大概包括销售、高级销售、资深销售等岗位;商品管理类包括商品的采购、保管、定价、监督、收银、开票等岗位;而职能管理类的岗位可分为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安全保卫等。结合零售业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导向的特点,该公司可采用28因素评价法来进行工作评价。它包括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岗位价值因素,对每个因素又分为若干个子因素,共计28个因素,共1000分,是一种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岗位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适合于多类型岗位。通过评价可以形成该公司相对客观、准确的岗位价值图,同时按照岗位价值相近的原则,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分级,这个结果将作为薪酬设计的基础(如表1所示)。
经过岗位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总可以得到表明每一岗位对本公司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岗位工作的完成难度越高,对本公司的贡献也越大,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越高,就意味着它的相对价值越大。若公司内所有岗位的薪资都按经过科学评估的岗位价值大小定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薪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第三步:确定薪酬档次
岗位评估获得的各岗位相对价值的数值并不就是各个岗位承担者真正的薪资额,还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并据以转换成实际的薪资值,才能确定每个岗位的薪资水平。
在结合外部数据进行转换前,还要先将岗位评价的分数,进行分档,根据分数值差值幅度以及岗位级别的变化,使用分段取点的方法,在150分至950分之间,将其分为五档(详见表2),这样就确定了薪酬档次。比如,管理类职系就分为"初级、中级二、中级一、高级、资深级"(详见表3)。
第四步:寻找外部数据
由于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而且在当地开了5家大超市,由于不同地区基本生活费用,地方文化,生活便捷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水平的薪酬,即使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地区同一薪点的薪酬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使岗位价值评分相同,相应的薪酬也有差异,这就更加需要对各地区的薪酬数据进行调查,主要需寻找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资数据。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公司的现有薪资来调整该公司对应工作岗位的薪资,可以保证公司薪酬分配的外在公平性。
获取薪酬数据的途径主要包括:1、查阅统计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等公开发布的资料,图书馆中年鉴等统计工具书;2、通过抽样采访或网络问卷进行收集;3、通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招聘信息中了解;4、通过来本公司应聘的求职者了解;5、向专业的调查机构咨询。
第五步:设定薪酬等级
在确定了薪酬档次之后,结合外部的薪酬数据,就可以确定薪酬等级了。
薪酬的计量基准一般有薪档和薪酬系数,薪酬系数是岗位评价分值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倍数,相对而言,薪酬系数更具有科学性。由于该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员工300余人),所以可把该公司每个职系的薪酬等级都设为23级,每级对应的系数见表3)。
公司将其确定的岗位价值结果转换为"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其中,薪酬基数确定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地区生活水平、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等,对近期的工资进行测算,最终确定合理的薪酬基数)",本案例中的薪酬基数经核算为600元;将众多类型的岗位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档次,形成几个薪档系列(例如管理职系可以分为五个档次)。通过这一步骤,就可以确定公司内每一职务具体的薪酬范围,保证员工个人薪酬的公平性。
薪酬等级的每一等级可按照"小步快跑、大步慢跑"的规则设立,即越底层升级越快,级差较小,越往高层由于晋升越慢,责任越大,级差越大。制定出薪级分布表并根据"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予以赋值后(如表4),就要开始核定薪酬结构。
案例背景
XX公司是青海省某地级市一家连锁超市,公司成立于2003年,现有员工355人,在该地区有5个超市,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急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直接制约着公司的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薪酬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是薪酬分配内部不公平,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老板观察,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薪酬,但在目前人员激增的情况下,公司老板已经很难了解每个下属,但还凭感觉来定薪酬,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客观、不公平的现象;
二是不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无法准确定位薪酬整体水平,给谁加薪、加多少,没有一定的参照标准;
三是薪酬结构不合理,不知道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的比例到底如何分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参照常用的薪酬设计思路,并结合零售业的特点,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总体上可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薪酬策略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确定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进而确定薪酬策略,完善公司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策略是薪酬分配的总方针,在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对比方面,主要分为"领先、跟随、滞后"三种策略。确定薪酬策略时应注意这样一些要求:首先,薪酬水平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薪酬能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再次,薪酬的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最后,薪酬决策要科学合理。依据该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观,按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关注中高层和骨干员工,并结合零售业人才流动频繁的特点,确定该公司应该采用"领先"和"跟随"并行的薪酬策略:对于核心员工应采用"领先"策略,使核心员工的薪酬在外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内部与普通员工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激励性和公平性;对于一般员工应采取"跟随"策略,兼顾薪酬的经济性和竞争性。这便建立起对内有公平性和对外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员工队伍。
第二步:评估岗位价值
评价岗位,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两部分。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分析,任务是在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部门各个岗位职责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从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管理权限、所需经验和能力、知识等多个方面,编写岗位说明书,最后形成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及其中所有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这是薪酬制度建立的基础。
岗位评价是确定报酬因素,选择评价方法,组成行业专家组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的方法。目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28因素法、海氏评价法等,这是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以具体的数值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公司的相对价值。
因为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商品生产类、商品销售类、商品管理类和职能管理类四种。商品生产类主要包括超市自制商品采购、加工等岗位;商品销售类大概包括销售、高级销售、资深销售等岗位;商品管理类包括商品的采购、保管、定价、监督、收银、开票等岗位;而职能管理类的岗位可分为市场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安全保卫等。结合零售业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导向的特点,该公司可采用28因素评价法来进行工作评价。它包括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岗位价值因素,对每个因素又分为若干个子因素,共计28个因素,共1000分,是一种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岗位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适合于多类型岗位。通过评价可以形成该公司相对客观、准确的岗位价值图,同时按照岗位价值相近的原则,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分级,这个结果将作为薪酬设计的基础(如表1所示)。
经过岗位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总可以得到表明每一岗位对本公司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岗位工作的完成难度越高,对本公司的贡献也越大,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越高,就意味着它的相对价值越大。若公司内所有岗位的薪资都按经过科学评估的岗位价值大小定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薪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第三步:确定薪酬档次
岗位评估获得的各岗位相对价值的数值并不就是各个岗位承担者真正的薪资额,还需要结合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并据以转换成实际的薪资值,才能确定每个岗位的薪资水平。
在结合外部数据进行转换前,还要先将岗位评价的分数,进行分档,根据分数值差值幅度以及岗位级别的变化,使用分段取点的方法,在150分至950分之间,将其分为五档(详见表2),这样就确定了薪酬档次。比如,管理类职系就分为"初级、中级二、中级一、高级、资深级"(详见表3)。
第四步:寻找外部数据
由于该公司是超市零售业,而且在当地开了5家大超市,由于不同地区基本生活费用,地方文化,生活便捷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水平的薪酬,即使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地区同一薪点的薪酬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即使岗位价值评分相同,相应的薪酬也有差异,这就更加需要对各地区的薪酬数据进行调查,主要需寻找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资数据。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公司的现有薪资来调整该公司对应工作岗位的薪资,可以保证公司薪酬分配的外在公平性。
获取薪酬数据的途径主要包括:1、查阅统计部门、劳动部门、工会等公开发布的资料,图书馆中年鉴等统计工具书;2、通过抽样采访或网络问卷进行收集;3、通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招聘信息中了解;4、通过来本公司应聘的求职者了解;5、向专业的调查机构咨询。
第五步:设定薪酬等级
在确定了薪酬档次之后,结合外部的薪酬数据,就可以确定薪酬等级了。
薪酬的计量基准一般有薪档和薪酬系数,薪酬系数是岗位评价分值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倍数,相对而言,薪酬系数更具有科学性。由于该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员工300余人),所以可把该公司每个职系的薪酬等级都设为23级,每级对应的系数见表3)。
公司将其确定的岗位价值结果转换为"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其中,薪酬基数确定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地区生活水平、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等,对近期的工资进行测算,最终确定合理的薪酬基数)",本案例中的薪酬基数经核算为600元;将众多类型的岗位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档次,形成几个薪档系列(例如管理职系可以分为五个档次)。通过这一步骤,就可以确定公司内每一职务具体的薪酬范围,保证员工个人薪酬的公平性。
薪酬等级的每一等级可按照"小步快跑、大步慢跑"的规则设立,即越底层升级越快,级差较小,越往高层由于晋升越慢,责任越大,级差越大。制定出薪级分布表并根据"薪酬值=薪酬基数×薪酬系数"予以赋值后(如表4),就要开始核定薪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