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注定要求在承认历史的前提下,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国企薪酬变革难题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的典型问题包括:
(1)付薪依据不科学。多年以来,国有企业的付薪依据是级别和资历,收入水平与行政等级和工作年限成正比。现代薪酬体系的基点是按岗位价值付薪,在此基础上结合业绩、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国企干部特别是中、基层干部对此难以接受,行政层级的影响仍然存在且根深蒂固。
(2)内部层级差距小,平均主义倾向突出。为了保持团结,避免冲突,大部分国企仍然采取较小的层级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固定工资,也体现在绩效奖金的分配上。
(3)多种身份员工并存,薪酬差异巨大,并轨难度较大。国有企业较多地采用聘用制、劳务派遣制等用工形式,并且对上述人员采用与市场水平一致的薪酬标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薪酬总额的压力,也为企业引进了急需的人才。但是,企业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受薪群体,造成不合理的分配局面。
(4)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多年来,国有企业主要的职业发展通道是行政通道,而行政职务的构成是金字塔形,越向上机会越少。为解决员工的发展和待遇问题,许多国有企业不得不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设立较多的副职、助理,让无职务的人员享受XX级待遇,设立调研员、巡视员等非实职岗位等等。但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就薪酬体系而言,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针对行政层级之外的其他薪酬通道,对专业人才的鼓励最多也是体现在专业津贴等临时性措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种薪酬通道。因此,许多专业骨干最终还是要走回到行政通道。
(5)绩效考核不严格,难以与薪酬实现有效联动。目前几乎所有国企都实行了绩效考核。考核的情况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类企业主要实施财务目标的考核,对业务部门考核财务目标,其他部门取业务部门的一个系数,对于员工采用360度评议,这类企业大概占到国企总数的30%~40%;第二类企业则导入了比较严格、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流程,实施全员的战略绩效考核,这类国企大约占到10%~20%;第三类企业的考核则基本流于形式,半年或年底简单填表评价一下,大多数企业甚至不知道要在考核周期开始之前确定目标,而坚持认为只有季度、半年末的填表才叫"考核",这类企业大约占到40%~50%。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管理团队讨论确定员工的考核系数应该是0.8、0.9或者1.1,具体到部门或基层,轮流坐庄或平均主义的情况更是比较普遍。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全面体现员工的贡献和表现,绩效工资自然也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国企薪酬设计十项要领
发布时间:2017-06-15编辑:凌伟安
国企薪酬设计十项要领相关推荐
- ·销售薪酬如何设计
- ·薪酬设计好坏的四个指标是什么?
- ·如何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
- ·攻克薪酬体系设计难题--3P+1M
- ·基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设计及分析
- ·你的薪酬结构该如何设计?
- ·宽带薪酬设计的基本原理
- ·好的薪酬设计方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