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背后的玄机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30 编辑:1035

  薪酬改革背后的玄机

  在行业危机普遍蔓延的当下,一线酒企的动态备受瞩目。而诸多变革率先从一线酒企开始这一事实,又深化了业界对于一线酒企的关注度。

  从2013年7月隆重推出系列腰部产品,开一线酒企腰部运动风气之先,到2014年初拍卖公车,拉开酒类国企公车改革的大幕,再到今年推出薪酬改革方案,五粮液走出的每一步,似乎都证明其已经成为调整期内行业的探索者。

  值得关注的是,五粮液于2014年8月底推出的薪酬改革方案,恰逢白酒行业动荡不安、销售压力加大之际。不久前,郎酒的职工因为薪酬问题发生罢工。在业界人士看来,五粮液这种内部动作显示了其贯彻改革的决心——内部变革与市场变革同步,确保其行业领先地位。

  团公司工会召开了职代小组长联席扩大会,审议《五粮液薪酬改革方案》。五粮液集团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余铭书出席会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永忠对《五粮液薪酬改革方案》作了具体介绍。在扩大会上,《五粮液薪酬改革方案》顺利通过。此举预示着五粮液公司在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再度刻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笔。

  尽管早已经位居酒类国企的领头羊位置,但五粮液集团公司很久以来,一直沿用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从未变动过。在2013年的薪酬改革启动大会上,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就对薪酬改革的重要意义有过深入的阐述:“公司现有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模式,在公司过去发展历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形势必然催生新的改革、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这是我们公司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特别是面对白酒行业格局调整的猛烈冲击和自身锁定的千亿目标的压力,迫使我们必须突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绩效,持续增强我们的竞争能力,来适应当前发展中的新形势。”

  余铭书指出:“五粮液集团公司原来的薪酬体系一直延续上世纪90年代的工资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标准,平均主义等现象比较严重,五粮液身为酒业大王,用工性质多样,同工却不同酬,职工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的地位极不相称。同其他酒业相比,公司职工工资严重偏低,滞后于企业发展,滞后于时代发展。”

  在这样的环境下,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十分突出的。由于固有的工资体系不完善,因此历年来五粮液公司采取单项奖的形式弥补职工收入的不足。可是单项奖没有固定的尺度,造成酿酒工人、销售人员收入偏低,绝大多数职工对公司现有的薪酬方案存在意见。

  据了解,五粮液公司取消了一切单项奖的发放,并基于公司现状、基于公司发展需求,依据“托底、扩中、限高”的榄形结构,反复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审订,设计了本次薪酬改革方案。

  根据人力资源部测算,本次改革贯彻之后,约有86%的员工收入将会进一步提升。

  而五粮液上一次内部变革,当属2014年初的公车改革。

  在2014年初为期四天的拍卖中,五粮液集团公开拍卖集团340余辆公务车辆,只保留必需的生产用车、生活用车、特种车和少数接待用车。

  据悉,五粮液集团公司公车改革在四川国企中尚属首例。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改革将分两次完成,公务车拍卖只是第一步,公司随后完成公车改革。“此次公车拍卖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国有资产得到回收,还能每年为公司节省开支1500多万元。”五粮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五粮液的公车改革,再到薪酬改革,2014年的这两项事件都是围绕内部变革而进行。在行业专家看来,产品与营销变革应对市场变化,而内部变革同样是因应外部形势变化的调整举措,比之其他因为薪酬问题而导致罢工危机的酒类企业,五粮液显然看得更为长远。

  一线酒企外部压力增大

  值得关注的是,五粮液此次大范围调整薪资水平,推行薪酬改革,提升薪酬以鼓励一线与技术岗位,实际上是在白酒行业整体业绩下滑、销售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于处于调整期内的企业来说,难能可贵。

  根据201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收117亿元,同比下降25%;归属于上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亿元,同比下降31%。洋河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87亿元,同比下降8%;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13%。与此同时,其他公布半年报的上市白酒企业,大多数都呈现利润下滑状态。

  其中,金种子酒净利润降幅超过八成,山西汾酒、牌舍得净利也下降超过六成,分别下滑63.47%和62.94%。老白干与泸州老窖净利润下滑近五成,分别同比下降49.36%、47.23%。古井贡酒、今世缘与青青稞酒,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78%、6.2%和19.15%。

  业界人士指出,限制三公消费成为行业调整的导火索,深层次原因在于 “黄金十年”时企业高估发展形势,盲目扩张产能所致。大部分酒厂新扩建产能都在2014年前后集中释放,使得白酒产能过剩危机不断加剧。急剧压缩的市场需求和高度膨胀的产能,致使高端白酒价格不断下跌,销量大幅下滑。

  这种危机之下,个别企业甚至于爆发用工危机与罢工事件,令行业用工问题、持续发展问题雪上加霜。

  6月16日,郎酒集团位于四川古二郎镇生产总部的员工因薪资调整问题发生罢工事件。事件起始于企业调整薪酬,而部分工人认为增长的工资实际是用加大劳动强度换取的,工资实际上并未有效上调,工人通过罢工表达了对企业薪酬体系的不满。

  据了解,受到销售不畅的影响,郎酒业绩出现下滑,而基层工人的薪资水平维持在较低状态,发生罢工事件之后,经企业与工人协商,最终以微幅上调工资的方式解决。

  郎酒事件成为行业矛盾的体现,一方面迫于日益增大的销售压力与下滑的业绩,企业被迫削减管理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低薪酬带来的危机也会显现,那就是企业的技术工人与骨干的流动性增加。

  这个矛盾短期内很难解决——因为制曲、酿造的传统工艺多靠人工来进行,而目前行业调整又严重影响了工人薪酬水平,造成了恶性循环的状态。据悉,按照目前行情,规模以上酒企,车间工人平均工资在2600元以下(茅台除外)。在今年的形势下,可以微调10%左右。与之对比的是,富士康的工人最低工资都达到2600元了,加加班可以拿到3500元~4000元,体力付出也比制曲、酿造工人少。

  业界人士认为,之前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力还在持续,而行业的产能过剩将会给企业带来价格以及销售的双重压力。

  根据众达朴信最新发布的《2013~2014年度白酒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白酒行业整体薪酬水平较2012年的增长幅度仅为7.4%,低于全行业平均薪酬涨幅3.4个百分点,低于2012年白酒行业的薪酬涨幅1.5个百分点。白酒行业整体的薪酬涨幅,迎来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

  但为了长久发展,就需要留住骨干与技术人才,这就成为个别企业率先拉开内部薪酬改革的原因所在。

  内外改革并行

  在其他酒企因为压力所致的用工危机、薪酬危机之中,五粮液展现了业界领先者的风范,即便面临销售与业绩压力,依然率先启动内部薪酬改革。这在业界人士看来,一方面是五粮液为了稳定队伍,不致于在调整期内部生变;另一方面,则可以视作是其一系列外部改革的配合之举。

  在薪酬改革启动会上,唐桥曾明确表示:“当前整个白酒行业处于的结构调整期,公司承受的冲击和压力前所未有。外部环境我们企业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通过夯实管理基础、优化内部环境,来增强我们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实际上,唐桥一语中的,五粮液内部改革的目的,即在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根据五粮液方面的规划,要要战胜竞争对手,就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腰部产品战略,坚持“名酒”也要做“民酒”,这可以看做是五粮液因应市场形势的变革,推进回归消费者战略的外部市场化举措。

  腰部产品的推出与旗舰产品的调整都在进行,当前市场形势下维持及争夺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众酒企所面临的第一要务。五粮液在今年宣布调低出厂价及终端零售价,将核心产品普五出厂价从每瓶729元下调至609元,建议终端零售价从1109元降至729元。另一款主打产品五粮液1618的出厂价、建议团购价与建议终端零售价也分别下调。

  内部新的薪酬改革成为五粮液夯实根基的一个大动作。

  据五粮液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薪酬方案侧重关注基层,关注生产、营销一线的职工,采取岗位与绩效相挂钩,岗位与贡献相对应,注重效益与公平相兼顾,历史贡献与现实职位相结合,融合工龄、学历、职称等诸多因素,通过科学的岗位评价,以岗位价值为基础,划分薪酬级别,给予薪档积分晋升调整,建立职业发展通道,逐步开展岗位竞聘,岗动薪动、以岗定薪,最终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新的薪酬体系,也为广大员工拓宽了晋升的绿色通道。通过薪酬改革,建立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势,不仅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公司选用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展示才华、回馈企业。

  有市场观察人士评述,在一线酒类国企之中,五粮液的调整与变革往往引领风气之先,尽管其凭借多年积累与雄厚财力,五粮液的抗风险能力优于大多数酒企,但其未雨绸缪,以内部变革配合外部市场调整,夯实内部的同时,大举外拓渠道、势必将呈现出进一步渠道下沉的态势。而薪酬改革则成为五粮液与其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之时稳定内部、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薪酬改革背后的玄机探析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