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福利过度的担忧一直在中国存在,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而且现在社会对社会福利的理解也不对,福利不是经济的负担,而是一种社会投资,是可以产生巨大收益的。
福利社会的必要性,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如吉登斯所说,现代社会是一种风险社会,其次是因为福利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投资。
福利是社会投资,不是经济的负担,是会产生巨大效益的。观察同一个事物,视角不同,结论就不同,不用说事物,其实就是同一个经济数据,从不同角度看,有时也会得出完全相反的两个结论。
而对于福利社会的理解,就有很多视角,比如有人道主义的视角,政治的视角,经济的视角。在经济的视角中,福利经济学是一个孤立的学术分支,说孤立就是因为没有更多的与经济学其他分支融汇在一起,福利经济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福利,但是对于为何要增加社会福利,更多是从伦理学角度来解释的,因为福利经济学经常被认为是经济学、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利经济学发展。
后来福利经济学摆脱了伦理的束缚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实福利经济完全可以从经济学中寻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其实如果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福利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会投资,只要是投资就有产出,同样福利也是一种有效益的投资。只是这种效益不那么明显,很难进入统计报表,也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甚至从来没有人将其看做是投资,而是一种将其看来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其存在的价值也仅仅是限于扩大整个社会的需求,从而克服需求不足的经济难题。
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福利经济是有可以扩大需求,但是更是一种投资,是自己单独产生效益的,而且效益很大。他的效益并不必通过其他方面来体现。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之所以发展缓慢,成就不明显,关键就是没有找到分析视角。而如果我们用“投资——收益”模型来分析福利经济学,其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福利经济学要想有大的突破,后来的经济学人决不能从前人研究的延长线上做拓展,而只有另辟蹊径。
社会投资,与企业投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公共行为,需要政府来做,比如国防,国防的效益体现的不明显,但是这种效益是可以感觉到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否定国防的存在合理性,国防其实也是可以购买的,比如在欧洲中世纪,很多小国都是向职业雇佣军来购买国防,但古代的国防比较简单,现代国防极其专业,不是哪些公司可以承担的,因此必然由政府来做。其实这类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更是极其明显,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连基础设施都修建不好,那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好。
但还有一种投资,它有效益,但不像基础设施投资那么明显,也不像国防那样让人能感觉到,但是他的效益并不小,而且也是可以讲清楚的。这就是社会福利投资,如果说基础设施投资是硬投资的话,那福利投资就是软投资,这种软投资的作用也很大,我们可以从不同项目来看:比如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可以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经济起飞的基础,比如大学免费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这种效果。
比如让人人有保障,人民都能安居乐业,就没有人从事非法活动来维持生活,在北欧的刑罚是最轻的,可以省去很大的维稳成本,而在美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年轻人都有过犯罪的经历,从事各种非法活动的就更多,这都是很大的社会成本,中国的维稳成本也很高,比如犯罪活动的侦破,案件的审理,高昂的律师费用,这都是社会成本。而在高福利国家,这些费用都是可以省去的。北欧国家其实法律也非常细密,执行也非常严格,之所有没有人犯法,就是因为在高保障下,人民都能安居乐业,而像日本那样很多老年人通过犯罪实现“监狱养老”更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比如在失业方面的福利,可以让人更快的找到工作,或是虽然慢一点,但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现代社会工作不难找,但是找到合适的工作非常难。因为现代社会分工极其细致,可选择空间非常小,职场人都是专业人,因此一旦失业,如果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能为社会创造效益,如果大学生都去卖肉,或是集体去开网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失业人员有充足的失业金,就可以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另外有些行业确实饱和了,或是被淘汰了,那这些人就必须转行,失业的人生活都比较窘迫,如果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进行培训,很多人是出不去这笔钱的,如果政府组织培训管理,那就很容易帮失业者开辟自己的新职业,不然这些人很容易沦为纯粹的体力劳动者,
总之,高素质的劳动力,健康的生活,能发挥个人才干的职业,较低的犯罪率,都是这个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础,而这些只有福利社会才可以做到,因为只有福利社会才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投资,因此也只有福利社才会得到最高的回报,因此福利国家才出现了最低失业率,人民最幸福的生活。
福利是投资,而不是是消费。
意义就是长远的利益,我们只有发现了长远的意义,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少做利近害远的事情。整个社会才能良性发展。低福利、低人权并非经济发展之福,而是经济进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