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养老金空账递增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如何解决

养老金空账递增 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17-01-07编辑:limin

  引发养老待遇降低

  李珍2011年就开始研究个人账户对退休收入的影响。她说,个人账户是否能提供有效保障取决于它的收益率能否盯住工资增长率。

  她的研究显示,过去的十几年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3.41%,而个人账户只能按照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计息率仅为2.66%,这就意味着一个按社会平均工资100%缴费18年(1997~2014年)的人,其个人账户只积累了46146元,如果是男职工,此时退休每月从中只能拿到332元;如果是女职工,每月则更是只能拿到236.65元。

  按照2014年全国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2061元来计算,每个月能从个人账户中拿到的钱只占到月收入的11%到15%之间,退休人员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统筹资金。

  从今天养老金的构成来看,个人账户显然达不到38.5%的目标,甚至也达不到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38号文)所希望的24.2%的目标。

  李珍表示,个人账户既没有增进效率,也没有解决人口老龄化情况下退休收入保障的问题,却引发了退休收入的下降,长期来看必然对制度的财务平衡产生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曾表示,连年上调养老金,模糊了个人账户的边界,个人账户多缴多得的精算功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账户养老金”的权重相对于“基础养老金”(即统筹基金形成的养老金)也降到了最低点。

  “只有到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同样适用在这些年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上。过去十多年财政收入好时所采取的行政化上涨养老金的办法在如今经济新常态下已经行不通了。一些地区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巨大。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本性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去年12月,我国人社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清华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养老保险基金虽然总量上收大于支,但局部地区当期仍然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动用历年累积结余和财政补助来确保发放。

  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思考

  我国实行以“统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后,有些地方出现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入不敷出的“空账”现象。在不发达地区,因为企业效益普遍差,退休人员增长快,养老保险负担重,下岗转制人员多,“空账”问题更加突出,研究“空账”解决途径十分迫切。

  “空账”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在已经存在近3000万离退休人员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在职职工既要为上一代养老付出代价,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积累,双重负担之下,搞完全积累是不可有的,只能搞部分积累,而且部分积累达到个人账户规模,而不仅仅是一个记账凭证通过个人账户形成的积累,以改变现收现付制的代际赡养关系,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渡过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支付危机。

  应当看到,“空账”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偿还历史欠债的问题,而是涉及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问题。笔者认为,“空账”问题的解决要坚持“纵横兼顾”的原则。从纵而论,要兼顾前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既要解决目前老人养老的问题,又要考虑未来老人的养老问题,不能过分透支未来的预期支付能力;从横而论,要兼顾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超越经济社会的现状,不能过分挤占其他方面的利益,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解决问题所采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渐进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