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白我国年终奖(包含年终双薪等)的计算办法。
一、计算办法分2种情况:
1、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个人所得税=(年终奖+本月工资-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个人所得税=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一种情况仅仅是要先补足当月不足3500元的部分,与第二种办法无本质差别;为方便,本文只讨论第二种情况,下同。
二、找适用税率及计算“雷区”
步骤:
第一步、用“年终奖/12”的结果在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率表找对应的税率。税率表如下(图-1):
第二步,计算各档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前)的下限和上限:
比如:3%的税率的上限=1500*12=18000元;10%的税率的下限=1500*12=18000元;10%的税率的上限=4500*12=54000元;
其余以此类推计算。
第三步,计算按各档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的下限和上限:
比如,3%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上限=18000-(18000*3%-0)=17460元;
10%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下限=18000-(18000*10%-105)=16305元;
10%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上限=54000-(54000*10%-105)=48705元;
其余以此类推计算。
上述计算在EXCEL表中是很简单的,计算结果如图-2:
提示:在EXCEL表中的G3栏中输入“=ROUND(E3-(E3*$C3/100-$D3),2)”,然后批量复制到G3栏至H7栏中,这样就全部OK。
第三步,计算平衡点(税前)
平衡点(税前)是指:在高档税率情况下,年终奖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收入(年终奖税后收入)与低一档税率计算的实际收入相等。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设平衡点(税前)为X,这有方程式如下:
X-(X*高档税率-高档税率速算扣除数)=低档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上限
解方程,可以得到:
X=(低档税率计算的年终奖(税后)上限-高档税率速算扣除数)/(1-高档税率)
根据方程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在EXCEL表中I4栏输入“=ROUND((H3-D4)/(1-C4/100),2)”,然后批量复制到I4到I9栏中,所有的平衡点就全部计算出来了。
第四步,标示出年终奖(税前)的“雷区”
通过第三步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年终奖(税前)的“雷区”就是适用税率对应的年终奖(税前)下限至平衡点(税前)的区域。
如上图,在EXCEL表中J4栏输入“=E4”,K4栏输入“=I4”,然后向下批量复制到第七档税率栏。
通过上述四步就计算出了,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雷区”,我们可以上述计算的EXCEL表作为一个工具表格存放在电脑中以备使用查找。
通过上述步骤的计算,我们明白了计算过程,但是还不明显,我们可以用坐标图清楚表现出来“为什么存在雷区”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清楚看到:年终奖的税前收入是一条连续的直线,而年终奖的税后收入在整个图上是由不同区间且不连续的线段组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存在“雷区”的问题。图中的三角区就是“雷区”,图上标示的“雷区”下限、上限的数值是税前数(当然也可标示出税后税)。
每到年终奖发放前,本人经常会遇到领导、同行和领年终奖朋友咨询:媒体上说“多发1元年终奖会多交上千元的个人所得税”,是真的吗?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雷区”呢?怎么避开这个“雷区”呢? 相信看过媒体报道或者网上查询过的朋友,也知道这是真的,也许会记住“雷区”范围。
作为财务人员怎么轻松记住并避开“雷区”,并且向非财务人员解释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