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中的价值薪酬

发布时间:2017-06-15 编辑:唐萍

  价值薪酬体现的就是“按价值分配”,即“多价值多得、少价值少得、无价值不得、负价值清退”。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薪酬管理中的价值薪酬,更多内容请关注(yjbys.com/hr)。

薪酬管理中的价值薪酬

  A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最近心事重重。原来,一年一度的调薪工作又来了。薪酬调整是否公平公平,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组织稳定、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为此,钱总煞费苦心。

  对管理层的思考:

  公司的管理层工资额度高于同行,且从不被“克扣军饷”。但随着公司的壮大,组织日常运营、业务操作和事业发展开销变大,过高的费用会降低组织对高管薪酬的再投入。

  对员工的思考:

  大多数员工伴随公司成长,吃过苦,对公司有感情,不会轻易离开。但工资奖励问题被大家所诟病,导致情绪不稳,影响工作,或是抱怨不断,影响新人。

  以前调薪中,钱总考虑上述问题时,主要通过自己对成员的判断加上直线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期望通过不断地调整来平息意见和鼓舞干劲。但经常“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问题的产生。

  例如,他用过密薪法——不公开薪酬,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如何要求,大家很快就清楚了别人的收入,抱怨由此产生。

  后来,为避免调薪中的情绪问题,钱总按照管理咨询公司的建议,采用“岗位价值评估”和“人员素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来定岗、定员、定薪,并用“绩效考核”来奖勤罚懒,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每做一次要牵扯很多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业务骨干。

  更重要的是,虽然在业务、规模、人员都长期相对稳定的大集团、大组织中,该方法很适用,但放在钱总不到一千人的中小组织里,出现了很多“需调整”的声音。原因是,组织规模有限,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变化较大,导致岗位实际职责和成员工作内容随之改变,出现了定岗定员定薪的结果往往很快就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因此,如何用合适的人力费用达成高效的人力成果,成为钱总每年都要面临的问题。

  A公司经过一年运作,内部人员的岗位变化、工作职责有增减,公司的业务状态、人员家庭和个人能力素质都有许多变化,同期社会上岗位薪酬和人员供需状态也有改变,因此每位成员对自身未来的成长、收入都有新的想法。

  钱总从各个渠道,听到了许多要涨薪的缘由,比如“我又为公司服务了一年,应该涨了”;“我升职了,工资要涨”;“我调岗了,要涨”;“我做得比谁更多,薪酬却不如谁,要涨”;“其他公司相同岗位的工资差不多,提成比我们高,要涨”……

  面对大家的问题,涨不涨?谁能涨?涨多少?怎么涨?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钱总面前,任意一项解决不好,都会影响成员士气,不仅会再受上下级两方压力,还会影响组织运作。

  恰在此时,钱总的一位朋友小王到公司拜访,在和钱总交流中提及了目前一种适合中小组织使用的管理工具——“价值薪酬”,并向钱总简介了这一管理工具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什么是价值薪酬

  要真正理解价值薪酬的核心思想,就必须明确组织为什么要给成员发薪酬。

  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薪酬”解释是,员工向企业提供所需劳动而获得各种形式的补偿,。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劳动”决定了“薪酬”。

  由于“劳动”本身难以衡量和比较,导致多年来一直提倡要“按劳分配”,但实际中却难以真正实施。能见到的,多是对销售人员根据“业务奖励提成”,对生产人员按“计件工资”。至于其他岗位,更多是“拍脑袋决定”。

  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的以职位高低、层级大小、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静态、外部因素决定薪酬的弊端。“价值薪酬”体现的就是“按价值分配”,即“多价值多得、少价值少得、无价值不得、负价值清退”。

  价值薪酬怎样评价

  在明确了“价值”决定“薪酬”的思想后,钱总的朋友又简介了主要内容,即“用什么评价指标来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通常,一提到个人为组织创造价值,会联想到给公司带来利润和收入的销售人员,因为收入和利润是直观的,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但仅用收入和利润来评价,会存在三个问题:一、如何衡量非销售人员创造的价值;二、即使是销售人员,他们也做了很多并不是直接与当期营收挂钩的工作,比如客户搜寻、公司品牌传播、售后服务等,这些都不能马上体现在当期营收中,虽创造了价值,但是在未来才能显性化为营收,不算其创造价值,会打击其工作,计算入内就同样出现了用什么指标进行评价的问题;三、组织不仅从成员处获得价值,也付给成员价值,即通常所说的人力成本,选、用、育、留都要求组织付出相当大的成本。

  既然不能仅用财务指标来确定价值,那用什么呢?

  我们将能用财务数据展现的指标称为显性指标,比如业务人员个人、群体创造的利润额。不能用财务数据展现的指标称为隐性指标,比如职能人员的劳动工作价值,业务管理人员在业务实施中的管理工作价值。需明确的是,隐性价值不是虚的、不可展示、不可衡量的价值,而是真实存在的,虽难以用财务数据明晰体现,但组织和成员都认同是能用于体现价值的。同时,这些指标虽不能用财务数据来划分等级,但能够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等级的区隔,并且这些划分标准能得到认可。

  同理,作为薪酬成本,我们将钱、物、股票、期权等能用财务数据展现的成本,称为显性的成本,即薪酬福利;把不能用财务数据展现的成本,称为隐性的成本,比如解决群体误解所耗费的精力、心血和感情的付出、长期思想和价值观的养成等,是难以用财务指标来体现的。

  那么,采用何种基本理论或方案模型来确定具体方法和措施呢?

  1.采用“等价交换”的原则。即,明确组织与成员间是应进行“工作价值等值交换薪酬价值”的原则,即组织付给成员薪酬的价值=成员工作付给组织的价值。

  2.价值薪酬等式进行细化,分出组织付给成员的显性化成本以及隐性化成本;成员付给组织显性工作价值和隐性工作价值。即付给成员显性化成本+付给成员隐性化成本=给组织的显性工作价值+给组织的隐性工作价值。

  3.将组织付给成员的显性化成本,即薪酬福利统称为“薪酬”;因个体的差异化会导致组织为成员付出的隐性化成本具有差异化,因此将组织付出的隐形成本所代表的价值,称为“人的差异化价值”。

  成员为组织工作的成果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为“工作结果价值”;成员为组织工作没有成果,或尚未作出成果,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所带给组织的价值称为“工作过程价值”,即:薪酬+人的差异化价值=工作结果价值+工作过程价值。

  最终,我们得出“价值薪酬”公式:

  薪酬=工作结果价值+工作过程价值-人的差异化价值。

  通过以上梳理,钱总大致了解了价值薪酬,但同时提出,工作结果价值、工作过程价值、人的差异化价值这三方面太宽泛,难以落实评价……

  针对钱总的问题,小王做了详细的回答,他说三大价值只是逻辑上说明薪酬的决定因素。如对于工作结果价值特别明显的人员——企业负责人、销售和工人,工作结果价值在三种价值中占比非常高,因此采取提成和计件方式,容易保证薪酬接近,这类人员相对抱怨较少。但对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职能人员,这三种价值不是很明显,所以任何简单的衡量方式都会有所偏向。例如,岗位价值评估就偏向工作过程价值,体现一定工作结果价值;人员素质评估偏向人的差异化价值。

  两种综合使用,是比较全面的,但过于复杂,为了适应中小组织变化频繁的特点,必须简化评价过程,以下是一企业的示例。我们可以将工作结果价值分为工作实现价值和风险补偿价值;在工作过程价值中,则可以设置履职过程价值或履职定位价值;而在人员差异价值中,任职资格价值可以涵盖更多维度。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