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注重奖金的心理效价

发布时间:2017-08-11 编辑:唐露

  从员工的普遍反映可以看出,对于奖金的需求已经逐渐从金额的高低演化成其他深层次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学会注重奖金的心理效价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yjbys.com/hr)。

学会注重奖金的心理效价

  何谓心理效价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制定出来奖金发放办法,最终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激励效果。很多员工对于奖金发放的额度、依据,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进而又产生了对公司的不满,甚至导致骨干员工流失。这样看,企业似乎总是在“花钱办错事”。那么,奖金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呢?这就要从奖金的心理效价说起。

  心理效价,来源于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他提出工作动力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和其对应的期望值的乘积。而奖金所产生的心理效价指的是员工对奖金的重视程度,即奖金对员工的激励程度。心理效价越高,奖金的激励程度就越高,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也就越快;反之,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越大。

  员工对奖金的多种期望

  如果想要增加奖金的心理效价,首先要找准员工对于奖金的关注点,期望通过奖金获得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关注一:朋友间的自豪感

  员工甲:朋友聚会,大都会谈到平常工资多少、奖金多少、福利多少等问题。跟他们相比,我做的工作挺多,担子也不小,业绩也不错,但是拿到的奖金却是最少的,真是不平衡,就像我能力很差一样,真是很没面子。

  奖金因为其本身发放的特殊性,在员工眼里已经不单是金额多少的问题,更是自己工作能力大小的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生理、安全和爱的需求以后,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这不仅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求,也包括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求。如果奖金没有起到员工所期望的作用,那便会演变成员工对于公司人才策略的不满,降低对公司的归属感。

  关注二:自身工作的肯定

  员工乙:不知道公司奖金的发放原则是什么?虽然也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但是也太不合理了!按道理来说我们销售部门这个季度创造业绩超出预期,应该发得最多,但是怎么生产管理部门得到的奖金最多呢?太不公平了!

  员工工作到底是优秀还是平庸,老板心中可能自有定论。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奖金发放原则,员工便只能通过比较“奖金的多少”来猜测“优秀员工”到底是谁,自己的努力工作是否得到了老板的认可。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习惯于将获得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努力的结果,而将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所以奖金得到的多,证明老板对自身工作充分的肯定,是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但如果奖金发得少,并不是自己没有努力工作,而是老板没有看到,老板“偏心”。所以,总有员工会认为奖金发放有失公平。

  关注三:自我成长的需要

  员工丙:公司的奖励形式一般都是发钱。说实话,就目前的收入水平来说,我已经不太关注奖金发得多少了,来到这家公司我更关注的是自我能力的锻炼与成长。

  当员工产生这种想法时,说明奖金的激励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取消奖金,而是说对于奖金的发放形式需要更新。赫兹伯格通过若干心理调查和实验也发现,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员工产生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也是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意发挥员工所长,在工作的安排上量才使用,各得其所,给员工提供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这种内在的激励需求也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

  解决对策

  从员工的普遍反映可以看出,对于奖金的需求已经逐渐从金额的高低演化成其他深层次的需求,如被人尊重的需求、被人肯定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而这些需求已经不能通过单纯增加奖金的发放额度来实现。更为有效的是,企业老板需要使用“心理战术”——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奖金的潜在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