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改革是敏感而重大的议题,在舆论的解读惯性中,工资调整已经等同于涨工资。那么有关公务员福利待遇,大家了解多少?他们的底薪占比要提高?欢迎大家阅读下文了解。
八项规定:将公务员的职务特权大幅缩减之后,如何用工资单的收入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成为政府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务院最近下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完善工资制度,实施差别化激励办法,建立阳光化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在完善工资制度方面,国务院要求,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自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几乎十年没有调整,去年以来,借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国才实现了一次人均涨幅为300元的“普涨”。
在那之前,各地均是以津贴补贴的名义来涨工资,造成了基本工资在工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缺乏对津贴补贴的规范,不同部门之间津贴补贴差距也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门间的贫富悬殊。
人社部门的数据称,长期以来基本工资占比徘徊在40%左右,今年基本工资调整之后有望达到45%,但业内认为合理的比例应该占到60%至70%。
一位参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学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提高基本工资占比最大的障碍是钱从哪里来,在财政分灶吃饭的前提下,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主要受到地方财力的约束,如果基本工资提高的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来承担,中央财政也将不堪重负。
因此这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调结构”,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从而达到优化工资结构的目的。
《意见》在要求完善作为激励手段和收入补充的津贴补贴制度的同时还提出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消费水平等差异,适当参考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将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纳入地区附加津贴,实现同城同待遇。
人社部近年来联合国家统计局推进公务员工资调整制度化,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上述人士也表示,这种调查比较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公务员系统有非常详细的岗位说明书,需要确定哪些企业的哪些岗位进行比较等等,在具体操作方面都非常缺乏。
在激励机制方面,《意见》要求赋予地方一定的考核奖励分配权,重点向基层一线人员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充分发挥职级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作用。
2015年开始,一些地区开始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破除公务员工资上升的“天花板”,这是公务员工资改革前进的一大步,对于职务不高,但工作年限长、业务能力强的公务员来说,工资可以有大幅的提升。
记者在地方调查时也发现,由于存在一些限定条件,比如满足一定职务要求的人还需要满足比较长的工作时间,实际上能够通过职务与职级并行这一政策达到工资水平上升的公务员还是比较有限的。
201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消息:工资调整将更合理透明
2016年又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消息一出,很多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公务员今年又要涨工资了。如今,在这些地区人力资源部门官网上均已无法找到有关工资调整的信息。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部门或是迫于压力将相关内容撤下了。
公务员工资改革是敏感而重大的议题,在舆论的解读惯性中,工资调整已经等同于涨工资。所以,为了避免舆论的过度和选择性解读,一些地方的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暂时撤下公务员工资调整的新闻。这种主动回避舆论风头的做法,似乎是一个无奈之举。问题是,这种回避真的能够引导舆论,或者说避开舆论吗?看看有关新闻的排行和新闻背后的跟帖就会知道,人们对于该话题的关注持续存在。所以,即便是有关工资调整的传闻或只言片语的报道,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是议题本身的敏感和重大决定的,这一点是不以消息是否撤下为转移的。
既然公众对公务员工资调整的关注度不会降低,那么,不妨主动迎合、满足这种关注,以舆论脱敏的方式,让一个敏感而重大的议题正常地走入公众的议程中,成为一般性的舆论话题。这反而能够放下情绪化的东西,更加理性、客观、务实地讨论公务员工资改革。而且,公众舆论反过来也可以成为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有效监督与智力支撑,保证公务员工资改革推进的有序、合理、高效。
要想做到公务员工资改革的脱敏并不难。只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就可以顺利地实现。具体地说,首先,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他们看到公务员工资调整的具体设计与推进路径。尽管人们也知道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目的是让公务员薪酬更加合理,让公务员和其他群体的权利实现并轨,但是,这个目标到底能否达成、推进的过程是否会出现走样,人们还是有所担心。所以,应该主动消除影响人们判断的信息不对称,让公众更加清楚地看到、看见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细节与进程,明确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最终目的。只有看到、看见,人们才会产生足够的信任。
还有就是要满足公众的话语权,让人们有机会参与公务员工资调整的评价与设计。公务员工资调整有其标准,这个标准因为考量因素的众多必然复杂。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公众的评价——公务员工资是否调整到位,还需要照顾到公众的心理预期。人们之所以觉得公务员工资需要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利和心理上的落差——保障的多轨制和权力的影响力,让人们对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一头雾水且羡慕嫉妒。这种羡慕嫉妒的背后隐藏着公平的诉求,人们希望与公务员的保障是相同的,收入是相差不多的。因此,在调整公务员工资时,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话语权。这种参与和评价的权利,会让公众更加平和地看待公务员职位及其收入。
公务员工资结构需要调整,这种调整的指向是公务员收入的更加合理与透明。这其实正是公众舆论所期待的。问题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们的惯性思维,公务员工资调整的话题在舆论领域常常显得有些敏感,一些地方的人力资源部门恨不得藏着掖着改革,以免引起舆论的误解,自讨苦吃。只是,舆论话题的重要性是无法消除的,舆论引导中能够做到的只是降低舆论的敏感性,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讨论议题。做到这一点,公务员工资调整的舆论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