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练’就是要引导孩子、面对员工、解决问题。” “教练理论”已经成为李钟的拿手好戏。
每个父亲都忘不了孩子刚出生的时刻。“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我第一次抱他,他满脸是血,张着嘴冲着我哭。”领程智达(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钟说,那个时刻,他真的有种恐惧感,不知道身上会背负怎样的责任,也不知道将来该怎样去面对。
如今的李钟和朋友一起经营着公司,孩子也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和很多管理者一样,李钟也觉得教育好孩子并不比管理一个团队轻松:你懂得如何让一个成年人积极地跟你并肩奋战,有时候却不懂如何让一个孩子停止哭闹。现在,李钟对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开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他希望孩子能够自信、开放,对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作为一个天生有些胆小的男孩的父亲,李钟的构想并非易事。
庆幸的是,多年从事培训师的工作让李钟“掌握”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他发现从体育领域逐渐延伸出来的“教练”理论放在孩子身上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知道,那些理论都是被顶级体育教练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技术,把它们用在运动员身上,用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和潜力,让他们更有勇气突破自己。如今,这些技术已成为李钟的拿手好戏。
引导孩子“面对”问题
李钟的孩子很瘦,但特别喜欢跑步,班上的同学管他叫“飞毛腿”。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上,孩子报名参加了400米跑,但在临近运动会的前一个礼拜,他崴了脚,但并不严重,没多久他也就忘了。可是参加运动会的当天早上,孩子却忽然不愿意起床,在去学校的路上一直都显得心事重重,还说脚疼,想退出比赛。
李钟看出了孩子心中的胆怯,试着用“教练式”家长的文化技巧帮孩子解决问题。之后,李钟和孩子之间有了一段“小对话”。
“你为什么不想参加比赛了?” “脚疼。” “真的是疼得不能跑了吗?” “是啊,不能跑了。”
其实,李钟心里很清楚,孩子的脚伤已经没那么严重了。李钟说,作为一个教练式家长,不应该用纪律去命令他,也不是要直接给他答案。教练的最大能量就在于,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其次要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去发现内心真正的障碍是什么。好的教练是帮助、引导他,而不是代替他。这是作为教练式家长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李钟接着问孩子:“除了脚疼,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孩子说:“没有。”李钟又接着说:“我上学的时候,参加运动会也碰到过这种情况,我就有点不想跑了。”听到这,孩子忽然很好奇。“我就是怕比赛输了,怕丢人。”李钟说。
这是发生在李钟身上的一段真实经历。“以前上学时,也是参加比赛,可到了比赛当天,我却总认为人家跑得都比自己快,就害怕得放弃了比赛。检录的时候我就没去,事后非常后悔。因为班里很多同学都问我,‘你怎么连跑都不敢?’”
李钟很坦然地跟孩子讲出了这段囧事,而这番话也让孩子觉得跟爸爸讲讲心里话,也没什么丢脸的了。最后,孩子终于开口承认是觉得平时都能跑第一,要是这次没跑好,太丢人了。 对话进行到此时,李钟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发现他自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而且也愿意谈论这个问题。但是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孩子还是不愿意参加比赛。
李钟开始鼓励他:“你经常练习,以前又跑得很快,而且跟全校跑得最快的人在一起比赛,是很好的机会,千万别轻易放弃。”这种说话方式是教练式沟通中很重要的环节,当孩子有了心理障碍,害怕失败时,简单说不要怕失败是没有用的。李钟开始让孩子去回忆跑步时的感觉。
“除了跑第一的感觉很好之外,你说过跑得飞快的时候感觉特别好,风把头发都撩起来了,同学们都管你叫‘飞毛腿’。”李钟渐渐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跑步名次上转到跑步本身,孩子开始动摇了。
李钟趁热打铁,给孩子讲了刘翔的例子,刘翔虽然脚伤了,但起码他还站在了赛场上。但是孩子一句话就给他顶了回来:“刘翔也没跑啊!”李钟忙说,刘翔确实没有跑,但是他至少勇敢地站到了赛场上,只要你站到那个赛场上,全班同学都会为你加油,全场都会为你加油,那种感觉很棒。哪怕你不跑,都别失去这个机会,站到赛场上去。
李钟跟孩子说,最后的决定还是由你来做,“作为一个教练,应该保证最终的决定权在运动员手中。”
后来,李钟带孩子去了赛场,气氛一下子就有了。孩子开始练习,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担心,觉得脚还是有点疼,心理上的障碍还是没有突破。李钟继续对他说,拿第一确实很重要,但是你只要去参加比赛,已经证明你是学校里跑得最快的第一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要给他做减压。”李钟建议孩子去体验一下,如果不行可以退出,“你不要后悔,我也不会埋怨你,所有的人都不会埋怨你,因为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最终,孩子还是在李钟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再加上现场热烈的气氛,参加了比赛。“结果他得了全校的第一。”
将成功的感觉“固化”
在跑步的“案例”之后,李钟继续着他的“教练守则”。孩子当时破了学校的纪录,有一个老师跑过来夸了他一句,李钟听见了,但还拉着孩子问:
“老师跟你说什么了?”
“说我跑得真快。”
“领先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李钟接着问。
“太过瘾了,我觉得我跑得真快。”孩子特别兴奋,小脸都红了。
李钟说这是教练技术当中很重要的一点,不断地强化一个孩子成功时的感觉。任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沮丧等各种各样的困境。而一个自信的孩子是通过不断地体验成功,把成功的感觉固定在他的成长经历过程当中。
让孩子开始意识到成功的感觉很好,李钟又把话题引申到如何才能获得成功:
“你今天这么高兴,为什么?” “因为跑了第一。” “为什么会跑第一?” “因为我经常练习。如果今天要是没跑就很可惜。”
孩子开始意识到,平时的练习和关键时刻不要放弃都很重要。
李钟接着问,同学给你加油,是不是起了作用?孩子点了点头。李钟说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缺点,就是跟班集体不是特别亲密,在寄宿学校时总想回家。所以李钟特意引导他自己去发现,成功的元素中还有集体的力量。
对一个顶级教练来说,让运动员有成功的体验,找到成功的原因后,就该让他落实下一步的行动了。
“以后的运动会,你有什么想法?” “我肯定还想拿第一。” “除了下次运动会,你的目标是什么?” “我要像刘翔跑得那么快!” “刘翔可是奥运会冠军。”
“那我也要参加奥运会!”说到这,孩子自己都兴奋起来。
李钟告诉他奥运会的400米成绩是40多秒,孩子当时的成绩是1分18秒。孩子自己开始盘算:四年级要跑多少秒,五年级要跑多少秒,“他已经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了。”李钟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肯定他,并且会时常问他如何做到,孩子说要多练习,然后就开始跟爸爸讨论具体练习的方法了。
“和孩子沟通到现在,算是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教练技术的过程,孩子已经制定出目标了,并且准备落实到行动上。”现在,孩子每天跑1000米,不需要任何人督促,不管多热的天,也不管有多好玩儿的事。孩子每周都会向李钟“汇报”他的新成绩。“这个过程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树立起一个目标,并且不断地为这个目标进行自我激励,而且还要落实到计划中来。” “想做一个好家长,关键是要‘授之以渔’。我可以容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我不能容忍他对学习失去兴趣。”李钟说,传统的培训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老师讲、学生听,但是教练式的培训是把学员当作中心,在这里他把孩子当成了中心,相信他们自己有权力、有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注“人”本身的感觉
李钟学管理出身,之后又做了20多年的管理,他也喜欢在公司的管理中运用教练技术。“一个好的教练式领导,可能会问员工:”你今天高兴不高兴?‘但不会问’今天有什么事没干好‘。“李钟说,教练式领导会更关注人本身的感觉。这就像孩子放学时,家长接到他们后会问:你今天高兴不高兴,因为家长爱自己的孩子。”对待员工和孩子是一样的,要关注人本身。“
李钟所创办的公司是很多咨询师在一起的一种合伙制的相对松散的组织。他认为领导的本意其实就是领着大家一起做事情,设置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愿景,然后激励整个团队,提供给他们支持,这样就可以说是最好的领导。
教练技术在领导团队的有效沟通上很有成效。比如原来公司有一个员工,他的业务能力特别强,但是跟人之间打交道的能力特别差,容易情绪化,他每隔一两周情绪就会很低落。调整这样的员工对领导来说很有难度,如果愿意花时间帮助他,就要像不断启发孩子那样,要跟他一起去发现问题在哪儿,帮助他找到解决方法。“做一个教练式的好领导,你永远要和员工肩并肩地站在一块。”李钟对此深有体会。
李钟还举例说,比如两个同事因为一件事情吵架,非常不愉快,如果“教练”介入的话,他会让双方坐下,让一方完整地阐述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觉,对方和“教练”都不能够在中间插话,然后让对方把这段话重复一遍,再陈述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当中,永远不能用“你”字,只能说对方的名字,或者是用“他”来表述,因为一旦用“你”字,就很容易又开始对抗了。通过这些方法让双方换位思考,也是教练技术的巧妙之处。
当了近10年的爸爸,做了20年的管理,李钟发现高效利用和孩子、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是李钟协调好这些关系的要点。一起开会、一起做项目、一起出差,李钟都尽量充分地和同事沟通,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会使办公室的气氛活跃、团结,既可以很快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也能让每个人更有信心。
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难比母亲多,李钟常常把健身时间与孩子一起分享,就连游泳的时候,李钟也不会错过。“刚开始,我们还是分头游,游着游着就变成了在同一个泳道一起游。”李钟发现,孩子和他在一起会更勇于探险,会变得更阳刚。如果妈妈带孩子出去,陡一点的山,深一点的水,孩子是不敢走的,但是有父亲在就全然不同了。李钟认为,这种在玩耍中建立起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相信对孩子成年之后会有很大帮助。
最近,李钟张罗着把孩子从寄宿学校转到离家近的走读学校,虽然附近学校的名气不大,但是李钟很坚定地选择让孩子能够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孩子再大一点到了青春期会比较叛逆,不会像现在一样依赖父母,我希望现在能多享受一下被孩子依赖的感觉。毕竟没有什么比见证孩子的成长更为神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