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团队建设思想的风靡,现在许多企业纷纷建设一支又一支的工作团队,在工作中,“团队”的概念已成为企业组织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的词语之一。一些企业由于成功地运用团队,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然而,团队形式并不能自动地提高生产力,它也可能会让管理者失望。在许多企业,团队一直在提倡,然而成功的并不多。这是怎么一回事?本文认为,组建团体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
团队不同于群体
在许多企业,一群工人或管理人员、一个部门经常被描述为一个“团队”,但是,人们往往很快就会发现,被描述成一个“团队”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团队”这个词所体现的团结、合作和共同目标等精神象征与工作的日常现实截然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是“团队”过时失效了吗?不是,这是因为被描述为“团队”一群人并没有组织成真正的团队,他们只是一个群体。群体和团队在功能和性质上是不一样的。随随便便把一个群体称作团队,而不遵循团队建设规律将一个群体建设成为一个团队,那就只能是称呼上的改变,而不可能有工作效率的变化。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在对多个组织的工作群体和团队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工作群体的绩效主要依赖于成员的个人贡献,而团队的绩效则基于每个不同角色的人及其能力组合而产生的乘数效应。”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芬·罗宾斯认为,所谓群体,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他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让其他人做他们的工作,成员之间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换。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能够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大于个人绩效之和的协同作用。所谓团队,则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组成团队的个体能力各异,分工明确,因而无法替换,但他们的工作也是为了帮助其他的团队成员来完成团队的目标,他们通过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得个人所做的贡献形成互补,但是,团队的绩效水平就远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综上所述,团队始于群体,但团队能达到更高的质量水准。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团队。应该说,每个正式群体都能成为工作团队,而每个团队都能成为绩效卓越的团队,但这其中必须有个创立和建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涉及人员组成、目标设置等许多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或是换个说法而已。
团队并非万能
团队也是利弊参半的,团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集思广益,有利于知识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利用,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使管理者得以脱身去作更多的战略规划。当工作以个体为基础设计时,管理者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监督他们的下属和解决下属出现的问题,而很少有时间进行战略思考。运用工作团队,则能让管理者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诸如长期发展计划等重大的问题上来;另一方面,把一些决策权力下放给团队,能使组织在做出决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创意。团队成员对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常常要比管理者知道的更多,并且离这些问题也更近。因此,相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工作设计来说,采用团队形式,决策常常要迅速得多。②激发积极性,有利于员工的成长。从人的社会性来讲,个人总是希望也要求相互之间有帮助和支持,因此,由于社会促进(助长)作用,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促进个人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创造出一种团队精神,提高士气,它通过营造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团结合作、真诚友善、亲密无间的关系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满足个人的需求,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