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向企业高层介绍咨询公司长期研究积累的标杆企业的成功案例,让高层开阔眼界,相信职业生涯管理需要打持久战,在整个企业内营造良性的人力资源使用环境最重要。
其次,需要提高直线管理者从企业需求出发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客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刚成立不到一年,人数少,真正科班出身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更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增强人力资源部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专业支持能力,另一方面直线管理者更加需要扮演“部门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但现状不尽如人意,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无暇顾及”,企业的直线管理者往往并没有把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所以一旦工作节奏加快,就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丢到脑后;
二是“武大郎式的用人思想”,漫画武大郎开店,雇佣的都是比他还要矮的人。如果直线管理者认为:帮下属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就是等着他们把自己挤掉吗?结果就是敷衍了事,职业生涯规划面谈变成了走形式,记录被束之高阁,随意作出轮岗或晋升承诺。这样做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将受到破坏,虚假承诺不如不做承诺,员工若是认为受到欺骗,流失率必然增加,职业生涯管理不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反倒变成离心力;
三是“不知道如何帮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中小企业的直线管理者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有的直线管理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很模糊,更别提帮下属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
以上前两种情况需要“硬”措施,下面将详细讲解,第三点则需要“软”措施,咨询公司为人力资源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操作实务》培训,为直线管理者进行《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做好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训等等,切实提高人力资源部和直线管理者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建立直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直线管理者能够做到清楚地向员工传达企业对他所在岗位的要求有哪些、对于他职业生涯发展企业能够给予的支持包括哪些、企业可以给予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
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载体是员工个人,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客户企业员工群体学历普遍不高,对职业生涯管理态度可以概括为“不想”、“不会”和“不敢”。
“不想”,对职业生涯规划很陌生,职位的变更很多时候是偶然的,完全由企业决定的;“不会”,也有员工对从事的岗位兴趣减弱或是从来就没有产生兴趣,茫然苦闷中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借助包括“人才测评”-发现职业兴趣、“自我分析和环境判断”-职业生涯诊断以及“职业锚”-寻找职业倾向等一系列科学的工具,员工不会使用相关工具;“不敢”,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员工不得不琢磨职业生涯规划面谈时候上级的问题,于是回答的不是真实情况,而是猜测上级希望的答案。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为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教会使用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其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能力,才不会被淘汰。
“硬”措施――指的是为职业生涯管理的顺利实施设计相关的管理制度,增强约束力。
职业生涯管理不是独立的,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息息相关的。首先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画好蓝图。考虑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以及薪酬福利组成等,我们将企业员工分成不同的序列,分为管理序列、技术序列、操作序列和营销序列等,再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序列职级的位置。
不同序列的员工都能够看到自己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样可以激励员工安心钻研本行。员工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在《任职资格体系》中规范每个序列不同职级的任职资格,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手册》中注明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为员工转换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指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力资源的闲置或浪费。以序列形式展现的职业发展通道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相比之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其他工具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据80/20原则应用到关键岗位的核心员工,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果,并避免在企业范围内产生较大的波动。
其次,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直线管理者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福利等直接挂钩,通过选取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即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借助绩效考核指标的引导可以达到督促直线管理者将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基于任职资格体系要求的培训课程。完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内部培养人才建设人才储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培训体系中,直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各有分工:直线管理者负责员工的在职培训,指导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给下属提供反馈,进行工作再设计等;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提供内部岗位轮换机会等。
完善培训体系,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冒人才接受培训后“另谋高就”的风险。我们在设计培训体系建设上除了传统的内训和外训外,还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培养稳定、专业的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企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课题,选拔企业员工担任内部培训师,规范化编写教材,并给予担任内部培训师的员工在职级晋升等方面的加分,这样既固化技术成果,还提高员工的工作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
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办法,见到实际效果的客户企业现在非常认同职业生涯管理,笔者也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有一些借鉴。
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通过对德国50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历时十多年的分析研究后,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虽比不上大企业的知名度,但“小而强”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职业生涯管理,实现人才战略,向“隐形冠军”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