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解放和发展核心竞争力,许多传统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采取了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三步走”的管理新模式。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给企业和职工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使职工对企业的认同趋于淡化,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有所削弱。
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住这根企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企业“三化”带来新变化
所谓专业化管理,就是剥离辅业,突出主业,做大做强核心业务,如同对传统企业进行“消肿瘦身”,使之轻身上阵。为此,关乎职工衣食住行文教卫退等后勤服务职能和生产辅助业务,或改制分流,或移交社会,都陆续脱离了母体企业。制度化管理带来的变化不可谓不深刻。
集约化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就像是对传统企业进行“调理健身”,使之机能发达,协调敏捷。一方面是集合重组,改变传统企业中各经营单位和作业单元职能错综混杂,工种专业小而全、散而弱的状况,进行组织上、职能上和人员上的重组整合,强化专业管理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倡导“依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理念,推崇“严、细、实、恒”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精做优。
在组织和人员精简精干、职能分工精当精细的基础上,水到渠成,进一步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以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传统的“公司—分厂—车间”三级管理层级一般压扁为“公司—产品事业部或生产运行部”二级管理层级,传统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级权责分工转变为“决策—执行”两级职能定位。将传统中间层级(生产厂)的管理决策职能上收、执行操作职能下移,就是扁平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扁平化管理可视为对传统企业的“锻炼强身”,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缩短管理与基层、与市场的距离,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职工归属感遭遇挑战
“三化”管理也给职工思想观念带来新的影响。影响之一,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发生了变化。传统大企业,甚至其基层组织如分厂、车间都扮演着工厂和政府双重角色,社会职能“小而全”。职工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诉求一般都能在内部得到解决,对组织依赖心理很重,经过教育引导,较易树立企业主人翁思想,建立爱厂如家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专业化、扁平化后,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原来的基层组织要么压扁撤销,要么管理职能上收,成为单纯的生产作业机构,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难以在基层和企业中得到解决,原有的组织认同感必然淡化,回归到简单的劳动用工关系层面上,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更是加入了职业道德和市场法则的理性考量。
影响之二,职工的角色定位、劳动价值和工作成就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劳动契约关系的明确使职工作为企业主人的角色定位失落迷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专业化集约化分工协作,也使具体岗位、具体工种的职工在个人劳动价值体现和成就感上产生挫折感。因为细化分工之后,无论对职工个人还是基层组织,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被抽象化而难以具体界定,这样容易导致责任心和荣誉感的虚化,以及出了问题后的工种间的推诿扯皮。
影响之三,对刚性管理的承受适应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诉求认同发生了变化。
集约化管理同时意味着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意味着严、实、狠的刚性管理。作为被管理者,职工群众虽然对这种管理趋势和做法理性上能理解和认同,但由于积习和惯性,又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侥幸心态、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职工特别需要沟通交流、倾吐宣泄。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工工作的喜与忧
同样,“三化”管理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带来了新的变化,既形成了新的优势,又导致了新的问题和不利条件。
“三化”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更有利于实现。因为无论是专业化、集约化还是扁平化,都是着眼于突出生产经营中心,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进行组织变革和制度安排的,这与思想政治工作、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创新的思路是完全契合的,可以相辅相成。
当然,新的管理模式也不可避免地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一些传统优势,可以归纳为“三个缺少”:一是缺少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原来的政工职能部门和人员都大幅精简了,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二是缺少专用资源和手段。“三化”后企业内控制度更为规范严密,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场所、活动时间等有时无法得到保障;三是缺少相对成功的经验和权威具体的理论指导,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三化”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