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浅议员工的心理管理

浅议员工的心理管理

发布时间:2017-03-24编辑:唐萍

  有研究表明,很多员工不仅身体处于亚健康,就连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的心理管理呢?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员工的心理管理,希望能提供帮助。

  竞争扭曲心灵

  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员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工作狂

  工作狂指沉迷于工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人。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他们工作成瘾,不工作就觉得不自在、痛苦、无所事事。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对人体声生压力。而来自工作、事业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的心理总是处于紧张、苦闷、恐惧和不安等状态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消极、甚奎愤世嫉俗的心态。当不堪忍受这种精神压力时,会因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自控力,患上抑郁症或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

  2、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甚至“为了万一,不惜一万”的人。

  强迫型的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损。完美主义者以歪曲的、非逻辑的思想去看待生活,他们最普遍的想法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在人际关系中,很多完美主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完美主义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做事方法的“绝对正确”上,往往忽视他人的情感,对做事不到位者容忍度非常低,把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照搬到对待人上,把人当作可以随便指责、发泄的机器,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

  3、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一般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这是一种在身体、情绪和心理上消耗殆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将体验到一种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感觉。

  4、压力

  在工作中,当环境条件提出的要求超出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时,人们会感到紧张,这是一种由于对潜在危险(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意识及如何消除危险而产生的精神和生理状况。

  科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将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肠胃溃殇等疾病,以及手脚麻术、肌肉酸痛、偏头痛、容易疲劳等各种亚健康症状,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由于压力的困扰,造成如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的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5、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人际冲突和交往厌烦两个方面。

  人际冲突几乎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之中,最主要的起因是沟通不足或沟通不当。人际冲突往往会使企业的人际关系紧张,员工之间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不愿协作,缺少沟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

  人际交往对很多员工来说是重要的,同时人们对它的需要又是有限度的。调查发现,一些做客户服务的员工由于白天接触客户太多,晚上回到家里就不愿和家人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其人格特征都会发生变化。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常造成抑郁、烦躁、焦虑、孤独、憎恨及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员工的情绪问题会在企业中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士气低下,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EAP)。EAP在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作用显著。另外,EAP具有高投资回报率,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就可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5-16美元。财富500强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EAP服务。

  在目前的中国企业中,EAP不仅要解决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还应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企业消除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