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员工管理 > 员工激励的6个原则

员工激励的6个原则

发布时间:2017-05-05编辑:唐萍

  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以下是yjbys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激励的6个原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员工激励的6个原则

  激励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这个反差正好说明了激励对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1通过激励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提高自觉性,主要应解决人们对工作价值的认识问题,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人的行为常常带有个人利益的动机,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让人们看到在实现组织大目标的过程当中,也能实现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程度越高,职工的自觉性乃至主动性、创造性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创造性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是工作积极性得到发挥的体现,它能够大大得提高工作绩效。

  2通过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兴趣。

  激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兴趣,解决工作态度和认识倾向问题。通过激励,使之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深刻、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实现预定目标中。兴趣是影响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激励使人对工作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使人对工作产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责任感,形成对自身职业的偏爱。个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一般也是在浓厚的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强烈而稳定的职业兴趣,也是人们提高技能、保证技术、知识、能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

  3对企业来说,通过激励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竞争性优势的薪酬制度等方法,把急需的、有才能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组织工作。

  激励的原则

  1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和动态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激励强度才大。因此,对员工进行激励时不能过分依赖经验及惯例。激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变化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2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激励中,如果出现奖不当奖,罚不当罚的现象,就不可能收到真正意义上的激励效果,反而还会产生消极作用,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激励时,一定要认真、客观、科学地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不论亲疏,一视同仁,使得受奖者心安理得,受罚者心服口服。

  3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励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以体现组织目标为要求,否则激励将偏离组织目标的实现方向。目标设置还必须能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员工的目标效价,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只有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表扬、晋升等。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5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凡是满足员工对工资、福利、安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需要的激励,叫做外在激励;满足员工自尊、成就、晋升等方面需要的激励,叫内在激励。实践中,往往是内在激励使员工从工作本身取得了很大的满足感。如工作中充满了兴趣、挑战性、新鲜感;工作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中发挥了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等等,对员工的激励最大。所以要注意内在激励具有的重要意义。

  6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强化是使人得到合意的结果,而负强化是使人力图避免不合意的结果。在管理中,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必要而有效的,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产生无形的压力,使整个群体和组织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但鉴于负强化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因此,管理人员在激励时应把正强化和负强化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员工激励的价值

2.员工激励的创意

3.如何创新激励员工的模式

4.如何对员工进行目标激励

5.怎样实现对基层员工的有效激励?

6.员工激励之特点优势

7.隐性激励:被忽视的员工激励法门

8.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9.企业良好方法成就员工激励

10.激励90后员工的五大绝招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