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职场 > 职业能力与细节管理

职业能力与细节管理

发布时间:2017-10-13编辑:晓玲

  引导语:在职场中,我们需要哪些职业能力?需要重视复习和习惯的细节管理?

职业能力与细节管理

  隐藏在职场中“重复和习惯”背后的真相,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我们强调长期而持久的“专注”于某一项职业或岗位,并非是要求一个人碌碌无为老死在某一个组织内部的某一个岗位上。

  当“分工”造就出各种“职业阶层”之后,它的人才流动方式是横向的、组织之间的流动,当一个员工长期专注于某项工作却又不满意于现有的环境和待遇时,他可能跳槽到另一个待遇更好、环境更适合、更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里去,因此,这种社会化的职业阶层的大面积流动,不但实现了社会性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保证了个人职业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使得个人对于某一项职业的理解更丰富、更专业、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中国传统管理也强调“爱岗敬业”,但是,它的本质是一种强调服从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我们今天所说的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能力,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与次序是:并不是敬业精神造就了高度的职业化,而是高度的职业化使得敬业精神成为可能。

  首先,由于中国传统组织自身的封闭性和社会流动性的缺乏,使得组织成员无法通过横向的流动实现职业终极追求,从而逼迫他们只能寻求组织内部的纵向攀升。当个人职业生涯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都是趋向一致的“学而优则仕”时,就意味着个人只能通过向上攀升获得某种等级地位,才有可能获得个人的价值实现。“官本位”是一座狭窄的独木桥,几乎一致的共同追求“等级地位”的极度扭曲的职业价值观,不但导致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断裂,而且还导致了严重的勾心斗角和人事倾轧。

  其次,职业化所强调的长期恪守职业的“重复和习惯”,是如此的乏味枯燥,与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标准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显得格格不入。中国传统管理关心工作态度重于关心岗位职责,关心个人品德重于关心职业能力,但是,它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德能”并不会自动的转化为“才能”,因为职业能力受制于分工能力,假如没有长期的职业训练和熏陶,那么,无论拥有怎样震天响的雄心也无济于事,就如俗语所说“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重复和习惯”确实存在着教条僵化的一面,但是,它却是工业时代以来训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通俗地说,当你熟悉工作岗位流程像熟悉自己的五官一样明确,那么,所谓的执行力管理或细节管理就会自然出现。

 

  如何带“兵”才算聪明的领导呢?

  人才建设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有人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多主管领导认为人才培养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这是极其错误的——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应用上,各个闸口主管的责任其实更重,作用更直接。但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够,很多主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犯两个错误:放任和抛弃。 不放任:放任是最大的不信任,人一旦“放任”,就会“自流”

  一些主管领导表面上说对部下信任,把工作交给下面之后就置之不理,任其放手发挥。到最后自己的“充分信任”却换来下属的抱怨和不信任,甚至导致工作夭折流产。其实,放任是最大的不信任,没有检查和监督的盲目“信任”实际上是该主管失职渎职的遮羞布,而这正是造成人才埋没或流失的罪魁祸首。因为人一旦被“放任”,就会“自流”。

  特别是在遇到重大难题或者是重大任务的时候,人往往会犹豫退缩,这时候领导一定要向前推动,一定要介入得很细致,不能放任下属。比如研发时,我每天都要去一线车间好几趟,来确认之前定下的方案进展到哪一步了,遇到哪些问题;有时候出差在外,再累也要跟几个负责人电话沟通,听汇报,提建议。 这么频繁的干涉,表面上看是对自己下属的“不信任”,其实恰好相反,我绝对相信我的团队能完成工作——事实上他们也经常超额完成。我之所以这样,一是分享他们阶段性成果的喜悦,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二是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新的创新点,马上优化,既节约时间,又少走弯路。 不抛弃:用人所长,补人所短,铁打的营盘也可以有不流水的兵

  优秀的领导者通常用人所长,补人所短。任何人都有优点,也有弱点,如果主管只看到员工的弱点,将其抛弃,那这样的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杀手”;如果主管“只用长不补短”,这样的领导是“慢性人才杀手”,因为忽视下属的弱点,放任不管,这些弱点很可能变成“致命伤”,最终也会毁了这个人才。同时,“只用长不补短”会让下级认为自己在公司只有输出,没有成长,内心失衡也会流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领导苦恼人员流失。其实,补短才能抓住员工的心。

  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本身,但自己又最不敢面对自己。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行,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此时就会迷茫、纠结,急需有人帮他,甚至逼他。 比如戒毒者,他知道吸毒不好,肯定是希望别人逼他把自己吸毒的恶习改过来。如果此时该担责任的人不担,戒毒者的心里一定会恨他,但又说不出来,因为吸毒是他自己的坏毛病,戒毒也是他自己的事,怎么好意思张口要别人管。 员工也经常会对自己的弱点感到自卑,他们也觉得有危机,但不敢公开说出来。所以,逼着他们改正坏习惯,补足他们的弱点,是每位管理者的责任。如果一个领导让下属觉得你不仅不抛弃他们,反而跟着你可以改正他们自己的不足,他们定会自信满满,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工作激情。这样的领导才能真正带好兵,才能真正让团队有凝聚力,棒打不散。 要带头,领导示范往往事半功倍

  所谓上行下效,很多时候一项工作能否推动要看主管的亲身示范,“干部”如果只说而“不干”,那整个团队工作风气肯定好不到哪去。这些年创业经历,我一直提倡“一线文化”,“脱掉西装穿上工装”,才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们公司倡导节约公司每一分钱,要执行彻底,最好的办法就是老板带头做,我每次出差,自己从不住星级酒店,也舍不得坐头等舱,除非主办方包差旅食宿,我记得我第一次坐飞机头等舱是当年联合国邀请我去讲课的时候,那还是对方给预定的。我平时出差都就近住快捷酒店,比如七天、如家等等,所以当老板都这么节俭时,我们下面的业务人员还怎么好意思铺张浪费? 另外,领导带头往往会给下属信心,因为你是他们的“主心骨”,这种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要拍板,而不拍马

  当领导要敢于拍板,要会拍板,拍得对才能拍得硬,拍的准才能拍得响。 现在很多主管不敢拍板,怕担责任,溜须拍马倒是很有一套,这坚决不行!主管不要拍马要拍板! 要欣赏,但标准不能低

  要欣赏自己的下属,他们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不能以此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严格高标准既是对自己工作负责,也是对下属的成长负责。很多主管误认为欣赏下属和标准严格是对立的,要么严苛要求下属从不欣赏,要么只看到下属的长处,认为他一好百好,干脆放任不管,毫无高标准。

  实际上,领导的标准低,反映的是领导本身水平低,造成对员工的要求不高。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干高标准的活儿,更不相信下属也能干高标准的工作。但是“人之初,性本上”,每个人都希望向上,每个人都希望使事物更美好,高标准要求每位员工,使员工养成高标准的习惯,其实对主管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反过来也更能赢得下属的佩服欣赏。 所以,要在欣赏他人欣赏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他人和自己,只有这样,团队才有持续的向上力与和谐的向心力,这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