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面试,5招拿下!

发布时间:2017-10-17 编辑:晓玲

  引导语:大家知道哪些职场面试技巧,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五招,99%的面试,这5招都可以拿下,欢迎大家阅读!

 

  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HR以天使般的笑容告诉你:“恩好,今天你先回去,录用你的话我会通知你的。”

  然后,了无音讯。

  说白了,面试就八个字:

  需求对接,价值匹配。

  企业方管你长得像吴彦祖还是王宝强,管你穿定制西装还是穿花裤衩,管你简历做得像是艺术品还是像不孕不育广告,只要你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价值,而企业又恰好需要这样的价值,双方才能匹配成功。

  除价值以外,其他评判标准都是锦上添花。

  企业需要何种价值,这是面试者要优先思考的问题。

  所以每一位面试者,都应该做一个饼状图,关于自我能力的评估以及个人价值分析。

  硬件方面如:职业证书、技能证书、语言证书、荣誉证书等;

  软件方面如:兴趣、经历(旅游、游学、交换、项目经验)、志向等;

  做完宏观的分析之后,再按百分比进行比重的分配;

  核心技能占比多少,第二技能、第三技能各占比多少。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以及发展意愿,来选择企业。

  我比较反对海投,那是自嗨。

  如果真的进一家企业,以上是必做功课。

  接下来上干货,面试到底要做什么?

  第一招:做调查!写工作计划!

  曾经面试过一个留英硕士,面试时我问他:

  “有了解过我们公司的产品吗?”

  “哦,不好意思,还没了解过呢。你们是做P2P的?不对,好像是O2O?”

  我听完他说这句话时,几乎已经决定不要他了。尽管他西装笔挺,容光焕发,头上的发胶鼓捣得也挺好。可我当时心意已决,除非他之后的言谈与材料,能够证明他是这个领域的天才。

  同学们!这是一道送分题啊!进人家公司之前连别人做什么的都不知道还面个毛啊!

  所以!面试前一天,记得花至少40分钟,去了解对方公司的产品。并且,在了解完之后,写一份所面岗位的短期计划书。

  (1)花20分钟做调查

  去官网浏览历史及动态,或者搜新闻关键字。

  针对不同公司应采取不同的调查与整合策略。

  大公司了解历史文化、企业结构、部门分支、产品线等方面。.小公司去了解融资动态、产品与子产品、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创始人背景等方面。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行事风格与战略核心,前期调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对方,更加在于你能够建立一个自我的认识体系,再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对自我进行修正与调整。

  这里需要提及的一点是,“面试”作为一种行为,从来不是静态的、绝对的,一定是动态的、相对的。每一场面试都要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不同公司的需求差异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一点是:面试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时时刻刻调整自己定位,尤为关键。

  另外提出几个概念:

  展示主体、展示物、展示对象。

  当展示对象变化时,展示物也需要产生相应变化。

  面技术岗,就大谈技术,呈现技术性。

  面商务岗,就大谈合作,呈现多边性。

  面运营岗,就大谈运营,呈现调控性。

  (2)花20分钟写工作计划

  很多人看到写计划就心虚,因为根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其实一份标准的工作计划书,20分钟内就可以高效地完成。

  根据企业方给出的岗位职责,来写相对应的计划书。不管你是做技术研发、运营推广、活动策划,都有很多内容可写。

  我举个例子,现在你要面试一个产品运营岗,这份计划书可以涉及下列任意一点:

  竞品分析

  产品定位及策略

  推广方案

  推广预算及目标

  作为面试官,他一定希望面试运营岗的人更多展现他的分析能力与策略能力。所以计划书可以围绕他所关注的点展开,仅仅是“竞品分析”这一块,便大有文章可做。

  它可以下分为以下7个板块: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凸显对行业的宏观理解)

  2、同行竞品的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凸显对竞争对手的观察)

  3、目标用户画像;(凸显对产品内核的理解)

  4、市场数据分析;(凸显精细化的分析能力)

  5、核心功能与流程;(凸显对对产品架构的了解及产品逻辑)

  6、交互设计;(凸显审美,以及对设计实效、功能、伦理的理解)

  7、产品优缺点;(硬币的两面都能看见)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100分如果是满分的话,一份工作计划书至少能够加30分。

  其实,这是一道隐形附加题!只要用心做了,绝对加分。

  这是最好的时代,请记得动用线上线下一切可用的资源。

  第二招:要上就第一个上!

  面试官一次性面试6个,你该怎么处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别怂,尤其是刚上来的自我介绍环节,要么别介绍,要介绍就第一个介绍。

  面试官也是人,绝大部分情况下,他在同时面6个人的时候,需要做高强度的思考与信息处理。大脑往往会对信息顾此失彼。而最近的信息,和最远的信息,对大脑的认识具有先天优势。所以,第一个介绍的人,和最后一个介绍的人,往往是有记忆优势的。

  不用想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自己能够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发言词。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言的逻辑与模板在大脑中能够快速形成。

  而且,别人一边发言,一边默默准备,是尤为低效的。若是被心细的面试官发现,你并未尊重他人发言,会让印象分大打折扣。

  所以,勇敢发言便是。

  (1)舒适区是什么?

  从个体行为的规律来说,在特定场景下的人群里,往往会为了维持安全感而无意识地保持与群体相一致的节奏。

  我们要做的是抛弃安全感和舒适区!

  那么,“舒适区”(Comfort Zone)理论是什么?

  舒适区是指日常的生理心理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和压力的行为空间。这种空间能够让人保持在心理安全的状态。我们能从舒适区中得到什么:短暂的惬意、寻常的幸福感、低焦虑、被缓解的压力。

  舒适区的提法可以追溯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试验。在190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M.耶基斯和约翰.D.道森解释过,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使行为处于稳定水平,从而得到最佳表现,但是我们需要有相对焦虑的状态,即一个压力略高于普通水平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最优焦虑区”,它正好在舒适区之外。

  走出焦虑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新事物的信息,虽然会有较高的风险和焦虑,但是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试不能让自己处于舒适区里,需要时刻保持亢奋,在面试官的需求提出时,记得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离开舒适区!

  在认清这种行为模式之后,我们要做的是:

  勇敢地逃离安全区!“第一个上”对于自我信心的建立,以及面试官的记忆优势,都很有帮助。

  另外,这个行为本身已经透露给面试官潜在的信息:

  1、你是个自信的人;

  2、你对自我有清晰的了解,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

  3、你是一个在团体中能领头的人;

  4、你能够最及时地呼应面试官的要求。

  面试中的信息流分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你所通过语言传达的内容为显性信息,但是成熟的面试官往往会更看重你的隐性信息,通过分析你的神态、行为模式所得。

  同学们!这又是加分啊!平时再不自信的人,装也要装一回啊!

  只要记住,谁都不认识谁,出了公司的大门,都是芸芸众生。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要上第一个上”这个行为都是对自身有益的。

  14年我在面试一家香港企业的时候,在群面中突出重围,这个小技巧也算帮了忙。同时面试的不乏985、211的大神,有浙大厦大的、也有复旦交大的。但都因为面试时的各种情况导致没有进二面。

  第三招:谨防装逼,谨防过度表现

  (1)请记住适度原则!

  其实上面提到的那位浙大的硕士能力也是很强。(以下简称浙儿)

  但她在面试时犯了一个错,即过度表现。

  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每一个面试者需要牢记“适度原则”。

  有不少面试者,觉得有985的证书或者留学经历,便可以肆意表现。

  但从企业方的角度而言,他们不吃这一套。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面试官在问浙儿职业规划的时候,她当众说:

  “我的计划是1年内做到主管。我面试的时候本来也是想面主管的,但是打电话问说不行,所以就来面这个岗了。我自己的本意当然不是这个岗。”

  浙儿的嘴炮直接让面试官脸一黑。

  暂时不说做主管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冒失的回答,会让面试官极度反感。

  我相信浙儿的实力一定是有的,她也知道群面的时候要与众不同。但她违反了适度原则,我们要在面试时拒绝做一个庸人,也要记住,拒绝做一个过度表现的人。

  你有能力,但是很有可能因为过度表现而失去企业的青睐。

  (2)说小话不要说大话

  我曾经面过一个19岁的中二少年,当他青涩地站在公司门口时,已经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样了。说实话,第一印象很不错,可那也只是第一印象了。

  我给他开的工资是一个月4000,当我问他对工资满意与否,他说:

  “其实我不要工资也无所谓的。我现在自己也有一家公司,做外包的,给人互联网企业做线上的活动和策划。怎么说呢,每个月我至少能赚2、3万吧。所以你懂的,我并不看重这里的工资。”

  他要么不犯错,要犯就犯俩。

  1、来面试岗位,还同时说自己在做另一家公司。HR在听到这种话的时候,内心基本是凌乱的。(自己有公司还来面试个毛哇,就算我们录用你了,如何保证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本质工作。如果你问他这个问题,他一定会说,我会平衡得很好的... ...相信我!)

  无法将目标聚焦,朝三暮四,这是面试官最不希望看到的面试者。一般情况下,面试者透露这方面的信息往往是表达自己是个多面手、精力充沛、能够兼顾许多不同工作... ...可信息到了面试官这边,完全就变质了。

  2、话术完全错误。以求职者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简直是把自己送进火坑... ...差点儿要上天了。在职场面试的话术里,我们需要记住一个讲话的原则:说小话,别说大话。

  大话不能反映出本质信息,而且让人反感。

  小话往往更合适,多说细节,多运用分析式、思辨式的语言。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第四招:记住两个“不要”,两个“要”

  (1)不要东张西望听到没!

  眼神不要闪躲,眼神不要发虚,更加更加不能东张西望!!!

  创投圈里,投资人看到创始人在做演讲时,一定会注意观察他的眼神。目光如炬,眼里能够闪现出光辉的人,多数有前途。

  相由心生,眼睛更是心灵的玻璃窗子。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尽量把视线聚焦,和面试官做到四目相对!!!不要躲闪,不要恍惚,聚焦!聚焦!再聚焦!

  (2)不要说假话!

  有一次面试一个985的同学,做安卓开发。

  我问他:“你离开上一家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他说:“公司管理层有问题,而且有办公室政治,所以我想换一个环境。”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我在面试即将结束时,我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所以,你离开上一家公司的原因是什么呢?”

  他顿了顿说:“工资不高,没有上升空间。”

  我听了之后,温柔地笑了笑:“嗯,了解了,今天很谢谢你来面试!”

  这个案例中他犯的错是,信息前后不一致。

  一个有经验的HR都会用这一招来试探初出茅庐的面试者,因为传达虚假信息对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有严重损害的。

  言语前后不一致,这个行为所透露的隐性信息是:

  1、他有点虚伪,未来在工作中极有可能不踏实;

  2、把锅甩给前任公司的环境,未分析自身问题;

  3、自己有很多问题,却想得不够清楚。

  (3)要放慢语速!

  慢速说话是可以训练的。好处有很多: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快速组织;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稳重;有利于听的人接收信息,避免让接收者说出“不好意思,你能重复一下吗?”这种话。

  慢速说话在平时说话时就可以训练,每天早晨花15分钟时间在阳台训练。在日常对话中,时常提醒自己把握好说话的节奏和速度。

  训练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材料朗读;

  2、自己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自答。

  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语速和节奏!

  关于朗读材料的择取:

  尽量使用口语化的文本材料。就我个人来说,会选择散文和剧本。散文式的杂感更接近日常生活,对日常语感的塑造更有帮助。

  剧本的台词往往要遵循口语化与真实感的原则,非常适于慢速朗读。

  (4)要让语言结构化、逻辑化!

  这样会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说话思路,也有利于面试官对你说出的信息进行整理。

  一个说话头头是道的人,其语言都有内在的结构和逻辑。

  说白了,要会用这些词:

  首先、其次、再次、然后、最后;

  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因为、所以、尽管、然而、可还是... ...

  就算不提这些词,你在脑海里也要有框架图。

  不然说到最后把自己都给绕进去了。

  毕竟做自我介绍做到一半,“嗯...”了半天憋不出一句话的面试者实在太多。

  第五招:提出问题,秀出缺点

  (1)提问题!

  面试官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尽量不要沉默。

  你要知道,在一场面试中,互动频率越高,面试官对你的记忆点越深刻。

  “没有问题”从来不代表“真的没有问题”。

  它恰好反应了你还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或者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这边我说一个自己的心得吧,提问题的时候,尽量围绕对方公司的产品展开。

  因为那才是公司所有人都该真正关心的东西。(当然,这是在你已经提前体验过对方产品的前提下。)

  问题可问:

  该产品经历过哪些重要版本的迭代?

  每次版本更迭的核心需求点有变化吗?需求点是什么?

  这个产品在行业里的市占率如何?

  当然,你还能问工资、福利、制度、下午茶、五险一金、晋升空间。

  这些是基本提法。

  但若是能从产品角度出发去提出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会更棒。

  (2)秀缺点!

  人无完人,当面试官问:“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吗”,不要说:

  “我自认为我能力很强,我觉得我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千!万!别!这!样!说!这种没有认证和背书的话,和装逼没什么两样。

  在面试之前,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分析了,自己的短板在哪儿一定要找出来。

  绝对不可能没有,不然你就不会呆在你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了。

  另外,许多人会把不是缺点的缺点拿出来,比如:太追求完美,太苛细节... ...千万别耍小聪明说这些话,把实实在在的缺点亮出来,面试官会欣赏你的认识清晰与真诚。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