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大学生由于缺乏指导,没有长远打算,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盲目择业,导致大学生就业的不稳定性,出现随意违约和频繁跳槽的现象。而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在择业时往往很慎重,能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离职率。下文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大学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与建议。
一、认识自我
(一)自我认识的含义
在求职找工作之前,清楚地自我认识能使你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人格特征以及弱点和不足,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职业转换和职业发展中,通过对自己的总结、盘点、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可以促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
“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学的研究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经验提示我们,准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常常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有些人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常常是为了取悦他人——父母、教授、配偶或老板。他们让别人来判断什么适合自己。有些人追逐社会上的热门职业,被所谓的“流行”、“时尚”、“声望”牵着鼻子走。这些人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工作或职业。如果职业目标不能满足你的需要,或与你的价值观不一致,如果你对工作不感兴趣,或你不具备这项工作所要求的才能,那么你所达成的职业目标对你的意义就大打折扣。此外还有许多人处在一种无意识的职业生涯状态,不愿意承担职业生涯管理的个人职责,让客观情况左右自己的行动和选择,他们常把职业生涯管理当作危机管理,即使有信号提示他们该做出改变了,他们仍然待在原来的位置上,一直等到必须做改变的时刻到来。人们不会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些也都和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有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人们必须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才能以及自己所偏爱的生活方式:其次,必须意识到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个人的个性特征相协调的重要性。这都要求我们从认识自我开始,进行有意识的职业生涯管理。
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下列一些问题。
你现在是否待在你想待的地方,如果不是,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你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中间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和你的职业生涯相关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你曾有过的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愿意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哪些因素影响着你先前的职业决策?哪些人?哪些机会?
你是怎样找到原来的工作的?
你是否曾经注意包装你的技能,或者你是否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个人偏好进行过评估?如果是,你是怎样确定这些因素的?
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你可能是采取了一种有意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否则,你就应该进一步加强自我认知,认真规划你的职业生涯了。
另外,职业自我认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人们给自己的准确定位既要靠自己的自我意识,采用自我认知手段进行测量,也与其教育、工作经历以及他人的评价分不开。例如,有人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可是上了一个重点大学后,发现周围的同学个个优秀,比自己强很多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原来建立的自信、理想可能要重新调整。又例如某人原来在大学阶段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踌躇满志地找到某个工作单位后,由于该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自己的才能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就可能开始怀疑从前建立起来的自我:以前的自我可能不是一个客观的自我,我只是会学习的优秀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还有许多欠缺,离一个优秀的员工还有距离。一般说来,学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工作能力来自实践,而不是只受益于最初的教育,更不是被最初的教育所决定;自我感觉并不总是准确的,还需要社会的认可。
(二)自我认知的方法
职业生涯管理测评工具是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已有成千上万种评价工具可以用来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自我认知,但几乎所有的测评工具都应该在专业咨询专家的指导和解释下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可能天天使用心理测验,而自我认知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随着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优先考虑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能力或技能可能会获得增长,兴趣也可能会有所改变。自我认知需要持续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职业生涯管理一样是一个长达一生的过程。实质上,传记式的自我陈诉、价值观分类练习、生活经历分析都有助于个人将自己的能力、愿望同别人的希望、社会的期待分开,认清一个独特的自我。这就是说,除了心理测量工具以外,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也是自我认知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下面围绕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性格以及才能等方面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
1.职业价值观——你最想从工作中获得的是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而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奖励、报酬、晋升、发展或职业中其他方面的不同偏好,它体现了一个人最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在工作中最看重什么。价值观常常是欲望、动机、需要的混合体。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套独特的对个人来说很重要的职业价值观,但有时自己却意识不到。
舒伯提出了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更具体的价值观:利他主义、爱美、创造力、知识(智力)、激励、独立性、成就、威望、管理、经济回报、安全感、环境、监督关系、协作、变化、生活方式等。人们会从本质上看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职业和工作会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人们某方面的价值观。一般的,工作越能满足人们的工作价值观,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就越高。那么如何去探测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呢?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生活史,弄清过去曾做过的职业生涯决定,追究其中的原因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了;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更多的结构化价值观调查来补充这种非正式的分析。
2.职业兴趣——你最喜欢归纳什么
兴趣是指一个人是否喜欢从事某项具体的活动,因此,兴趣是一个人喜欢做什么的表现。兴趣源于价值观、家庭生活、社会阶层、文化及物理环境等因素。
尽管兴趣是价值观的反映,但它还必须与具体的任务或活动连在一起。举例来说,同样是两个喜欢创造性活动的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可能完全不相同,一个喜欢科学性的创造活动,而另一个可能喜欢文学性的创造活动。不难理解,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与其职业兴趣越是趋于一致,他们的工作满意程度就会越高,工作态度就会越积极。
一个人对某职业或专业的兴趣如何,在选择职业或专业时是首要的,因为一个人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有可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努力将工作做好,而且还可以从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到愉悦。而如果一个人从事了一种他非常不喜欢的工作,她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去做,甚至有时还不自觉地表现出被动、消极、拖拉的工作态度,因而常常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表扬,甚至会与他们在工作中产生矛盾,进而加剧对工作的厌烦和抑郁的心情,使整个生活失去色彩。
下面是对12种职业兴趣及适应工作的描述,看看哪个或哪些描述与你相近?
A。喜欢与工具打交道
这类人喜欢使用工具、器具进行劳动等活动,而不喜欢从事与人或动物打交道的职业。相应的职业如修理工、木匠、建筑工或裁缝等。
B。喜欢与人打交道
这类人喜欢与他人接触的工作,他们喜欢销售、采访、传递信息一类的活动。相应的职业如记者、营业员、邮递员和推销员等。
C。喜欢从事文字符号类工作
这类人喜欢与文字、数学、表格等打交道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会计、出纳、校对员、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等。
D。喜欢地理地质类职业
这类人喜欢在野外工作,如地理考察、地质勘探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