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的意义

时间:2018-01-12 户口 我要投稿

  国国务院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中国户籍改革破冰前行 1亿农民落户城镇影响深远

  中新社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国务院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这一重大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众人的期盼中,户籍改革终于破冰前行。改革开放30多年产生的2.69亿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去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关键群体。城镇化也成为破解中国发展瓶颈、带动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还有农民工生活方式的改变、下一代成长环境的变化,事关社会的公平公正和长远发展。

  此次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包括: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意见》中规定的“大城市”标准是100万至3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标准是500万以上。按这一标准,除拉萨、乌鲁木齐、西宁、银川等少数西部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外,“特大城市”基本上包含了中国大多数省会城市。现在除了北京、上海落户条件较为严苛外,其他省会城市基本已经放开,通过购房、社保积分、人才引进等多种途径已经实现了落户无障碍。

  陆益龙说,作为一个宏观政策性文件,户籍制度的改革肯定要照顾各地不同条件,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又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因此,《意见》既表明了在全国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这一方向,又给地方留出余地和空间,这才具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特大城市的户口因为附加的教育、医疗、社保福利,还有大城市相对较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具有强大吸引力,但却准入严苛;小城镇户口虽然完全放开,但因为没有了农村土地收益,又缺乏大城市的户口含金量,则相对缺乏吸引力。这成为急剧变革的中国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陆益龙说,这一状况形成的历史原因很复杂,现在确实到了需要改革、也只能在改革中逐步解决的时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郑路告诉中新社记者,根据他所在的研究机构进行的相关调查,超过80%的农民工选择在县城及以上层级的城市定居;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选择层级相对较高的城市定居。这就要求我们在户籍改革进程中统筹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在养老、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逐渐实现资源均衡、机会均等,真正使户口脱离隐形福利,也就增强了人口自由流动的可能性。

  此次《意见》也要求,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扩大基本服务的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化住房保障体系等。

  郑路表示,按照2030年城镇化率70%的目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要强制太多,农民上不上楼、转不转户口都应该由农民自己说了算。政府只需要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营造可自由流通的环境,最终户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市场调节下的资源均衡配制、其附带的隐形福利消失而自动消亡。

  取消农业户口,让平权时代来临

  取消农业户口,是自2006年彻底取消农业税以来,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举措。从今往后,至少从身份上,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区别。改革在扭转城乡差距、改变因户籍导致的权利不平等现象上,迈出了至为重要的一步。

  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区别,户籍改革迈出了至为重要的一步,但在转换称呼之外,更要加速推进“农”和“非农”背后附着的权利和福利的真正平等化。

  昨天,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着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取消农业户口,是自2006年彻底取消农业税以来,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举措。从今往后,至少从身份上,中国再无“农”和“非农”的区别。改革在扭转城乡差距、改变因户籍导致的权利不平等现象上,迈出了至为重要的一步。

  割裂城乡的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其诞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延续多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人多共知。主席在13年前的论文中就已提出,政府应“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彻底消除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而近十年来,每年全国2会期间户籍改革也都是热议话题。只是总体而言雷声大雨点小,改革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重要原因在于,户籍改革的背后,是万分复杂的权利和利益关系调整。从基本的政治权利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太多的个人权利和户籍绑定,客观而言,改革难以一步到位。

  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取消农业户口的改革更显勇气和价值。城乡之间的权利和福利鸿沟,确实不可能一日填平。但改革的方向对了,迈步就比什么都重要。从制度上先取消城乡之间的身份差异,再分类消弭城乡之间的各种差距,显然就更顺理成章。

  当然,在改革意见发布之后,也有不少人表达疑虑,户籍改革远非转换称呼这么简单,若仅仅是纸上身份的改变,而没有“农”和“非农”背后附着的权利和福利真正平等,改革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公安部副部长昨天在答记者问时,也坦诚户籍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长期与户籍直接挂钩,难以剥离”。

  这些实质问题的解决进度,的确是进一步验证改革价值的关键。事实上,这次户籍改革的意见,也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困难,比如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总体方向是放开,即便是对人口形势严峻的特大城市,也明确提出要建“积分落户”的通道。而诸如“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预期”等新鲜提法,也是对现实的一种积极应对。

  同一个国家里的公民,诸多个人权利应生而平等,而不能因出生地的城乡之别,某些人生来就是“二等公民”。取消农业户口拉开了“平权时代”的序幕,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平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权时代”何时真正来临,要看传统“农业”身份者的具体感受和权利变化。

  户籍改革亟须公共财政体系的重建

  城镇户口,在一些人那里也许不过是一张纸片;但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则可能意味着一生的梦想与追逐。

  户口,载不动太多悲哀。该来的改革终究还是姗姗来迟: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经过若干年来户籍改革的预热和洗礼,此次户籍新政也许并未体现出多么非同凡响的政策新意与冲击力,但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户籍改革的渐进特征与水到渠成的现实。事实上,此次户籍新政的重要性丝毫不能被低估,甚至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此次由国务院层面郑重宣布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的区分,实乃一举将自1958年以来由《户口登记条例》确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送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当然,理论与现实之间仍然隔着千山万水。在此之前,全国多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取消了农业与非农户口的区分,人们拿着统一的户口做上了新时代的新公民。此次国家层面又进一步作了确认和加持,二元户籍的时代真的快成了过眼云烟。但毋庸讳言,在目前情势下,统一户籍登记的意义更多只是象征性的,实质性的改变仍需时间以及政府的戮力作为。

  取消不同户口的性质区分,解除对农业人口流动的禁锢,落实宪法上的自由迁徙权,是一种赋权,一种责任,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自然正义。在高歌猛进的新型城镇化潮流中,打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不应遮蔽附着其身上的更加显豁的权利和平等意义。事实上,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灵魂——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且非歧视地进行自我实现。

户籍改革的意义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 全国户口户籍查询
  • 籍贯是出生地还是户口所在地
  • 个人户口查询
  • 户口性质怎么填写
  • 新生儿上户口新政策
  • 2016年最新北京入户口新政策
  • 户口迁移委托书范本
  • 迁户口需要什么证件
  • 户口性质分类
  • 子女投靠父母迁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