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声音
生育政策调整发布后,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在采访中,有坚定选择要生二胎的,也有顾虑重重的“纠结派”,更有对生育避之唯恐不及的年轻女性。归结起来,这些“要二胎”与“不要二胎”的心态一方面源自于年轻人追求生活轻松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压力大、抚养孩子费用高等社会因素所导致。不过,无论是否选择再生育,几乎所有被采访对象都表示政策的调整是“利好消息”,生不生,关键还是让家庭有选择权。
纠结派:既想再生却有顾虑
今年34岁的何女士是一位4岁男孩的母亲,她的老公是独生子女,属于“单独”家庭,对于政策放开后是否要二胎,何女士及全家一直处于“纠结”的状态。再要一个孩子的好处很多,从孩子角度考虑,有个伴,从小就能够感受到兄弟或姐妹情,多一个家庭成员,气氛也会其乐融融,长远考虑,将来养老也可不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
不过,冷静下来,何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谈起了她的顾虑。她坦言,当初生儿子由于是难产,整个生产的痛苦过程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如果再经历一次,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另外,教育的压力很大,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孩子现在读幼儿园,将来择校、小升初都是问题。除了时间和精力上需要加倍付出外,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其中。何女士坦言,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对于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成本还是很高的。既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又要优质教育资源保障,生二胎也要从家庭经济实际考虑。
最后,何女士谈到,她和周围同龄女性也担心,35岁以后再生二胎已经属于高龄产妇,本身生产的危险和不确定因素就增加了许多,产后抚养孩子势必会占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个年纪的女人精力能否跟得上,家庭事业之间如何平衡,多了一个孩子会不会占去自己绝大多数时间以至失去了自我……这些都是她们在聊起生二胎时的重重顾虑。
忧虑派:孩子恐不能生二胎
吴女士和丈夫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条件,尽管吴女士十分想要第二个孩子,但是她却担心孩子一旦失去独生子女资格,二三十年后,孩子在生育时仍有可能面临不能生二胎的情况。吴女士说:“咱们现在倒是想得挺好,孩子有了兄弟姐妹不孤单,俩孩子养老压力也小很多,但是现在这么多想生二胎的,到了孩子们当父母的时候,他们的配偶万一不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样只能生一个孩子。”正因为如此,吴女士期待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那一天,这样孩子能免去和自己一样的苦恼。
与此同时,那些非“单独”家庭也在迫切地希望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邹女士和丈夫同在一家国企工作,收入早就进入白领阶层,但是眼看着年龄步入“高龄”,一心想要第二个孩子的邹女士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二胎政策的到来。可是现在公布的“单独”二胎政策依然把她和丈夫隔在“准生”的门槛以外。对此,邹女士表示,既然都放开“单独”了,为何不能再往前走一步,让所有家庭都能享受到添丁的快乐呢?
坚定派:“失独”家庭痛人心扉
刘女士今年30岁,已经有一个5岁的女儿。由于老公属于独生子女,刘女士家也属于此次新政受益对象。相比前两种人群,刘女士及家人是坚定地要生二胎的。 “想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由来已久,我公婆家也很支持,但真正促使她坚定决心的却是一次变故。”刘女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今年夏天,单位里的一位年轻同事突遭车祸意外身亡。失去独子的一对老人那悲痛欲绝的情景,使刘女士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必须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从那一刻起再也没有动摇过。
另外,随着女儿长大,刘女士渐渐发现,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女儿性格很自我,再生一个孩子,会让她学会分享和更好地与人相处。对于多个孩子各种压力会伴随而来这一点,刘女士表示她并没有过多的担心,“我不会要求我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我们只要量力而行。”
反对派:一个孩子也难养得起
而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杨小姐对于要二胎这个问题避之唯恐不及:“生二胎?现在一个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养得起呢。所以有没有这个政策对我来说无所谓,反正我不生。”
幼儿园学费每个月1500元、舞蹈班300元、钢琴班500元、英语班600元……在采访中,很多妈妈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如今养个孩子太贵了,与其多生一个降低生活质量,还不如好好养育一个孩子。”这成为了许多已婚甚至未婚年轻女性的真实想法。
不过,虽然没打算要孩子,但杨小姐仍支持生育政策调整,“生不生,关键还是让家庭有选择权。要相信大多数老百姓都是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