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5 12:01:54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几何学教学反思

  初中几何图形的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几何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几何学教学反思

  几何学教学反思一

  近两年来,笔者参与了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与研究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卷、查阅,发现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择其两则评述一二.若有不妥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联接AB”与“连结AB”有区别吗?

  教材[1]中给出了一个关于直线的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关键词是“联接”“线”“线段”. 而其中的“线”, 是所有“折线段”“曲线段”“直线段”的总称. 弄清其中“线”与“线段”的区别是理解掌握好该公理的关键所在. 而至于“联结”一词, 只要教师稍作演示, 学生就会理解.

  可是, 对于这个简单的公理, 与教材[1]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2] 和《教案》[3] 中却把它补充解释得复杂纷乱:

  “注意这里用的是‘联接’, 不是‘连结’. ‘连结’是专在连成线段(不是其他线)的时候用的.”

  “教师要对公理中的‘联接’两字与前面所学的‘连结AB’中的‘连结’作比较, 让学生弄清两个词的不同含意:‘连结AB’只是指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 ‘联接’是指用线把A、B两点联起来, 线段是联接A、B两点的线中的一条. ”

  在这个“解释”的指导下,几乎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都反复提醒学生要注意“联接AB”与“连结AB”的区别.有的甚至还编出有关习题或考题要学生做.把学生们弄得云里雾里.

  “联接AB”与“连结AB”真有区别吗? 非也!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联接”与“连结”二词的含义相同. 既然“联接”与“连结”含意相同, 那么“联接AB”与“连结AB”的含意当然也就完全一致. 事实上, 根据教科书上关于线段的表示方法( “AB”表示线段)不难理解: “联接AB”与“连结AB”的含意都是指“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 而“联接A、B”与“连结A、B”则指的是“画出以A、B为端点的任意一条线(不一定是线段)”. 因此, “联接AB”与“连结AB”及“联接A、B”与“连结A、B”的一致性, 完全是由线段的表示方法( “AB”表示线段)来确定, 并不是因“联接”与“连结”二词有什么区别而所为.

  二、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初中几何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传统习题(参见教材[5]P.119及教材[6]P.117):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 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其中(A)、(B)、(C)错误显然,故学生们都选了(D). 幸好, 教参[7]P.301中的答案也是选(D). 于是, 学生与教师皆大欢喜.

  然而,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却不一定全等! 例如边长分别为3、4、5的△ABC与边长分别为3、5、 的△DEF, 虽然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且有两边对应相等, 但它们并不全等.

  也许有人认为, 题中的“对应”应理解为“直角边对应直角边”、“斜边对应斜边”, 不应该出现“直角边对应斜边”这第三者.

  可是, 对于“对应”这一原始概念的含义, 教材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此题中也并不给出如此特殊的约束, 因此上述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 也许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了上述的错误习题.

  由于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习题, 因此有些教学辅导读物则据此编制出类似的习题或考题, 如《黄冈题库》(见[8]P.71及P.82)中就均有“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样一个判断题. 令人疑惑的是, 对于同一个题, 该书后面所给的两个答案却分别是“×”和“√”.

  我们曾经谆谆告诫学生:“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其中的“一角”当然包括了“直角”, 那么命题“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真确性不是值得怀疑了么?

  由此看来, 对命题“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犯迷糊, 都是因教材中的这个错误习题惹的祸. 因此, 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该题,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几何学教学反思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课件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几何图形入手,如奥运村、水立方、东方明珠等,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给学生(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茶杯(圆柱形)、苹果、乒乓球、漏斗、长方形和正方形包装盒让学生观察、思考、联想,逐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点评后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上课以前,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

  3、教学在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棱柱、棱锥的面、顶点、棱之间的关系。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细心学生在细微之处提出的疑惑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辨别,并取得最后合理解释。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好的例子,推荐让全班学生共享。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 自主探究时间有点长,导致展示过程时间有点紧。

  2、小组展示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展示的机会,只关注到个别积极表现的外向的学生。今后教学中应关注到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4、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

【几何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07-22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7-29

初中教学教学反思02-02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02-03

教学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教学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7-26

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07-28

教学反思制度06-03

掌声教学反思07-20

回声教学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