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时间:2020-12-21 11:36:43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3篇

  有时候文言文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上还是有所欠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3篇

  篇一:《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我们这些教师也爱用这句话劝诫我们的学生要勤奋学习。然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也是告诫自己,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也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上公开课就是我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提高我语文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对公开课的感觉,是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一种是期待,一种是紧张。

  此次我上课的内容是《荆轲刺秦王》,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枯燥,然而文言文在高考中是举足轻重的,文言文教学也是最能考验老师的基本功。我这次选择一篇文言文作为上课的内容,因为一个方面想检测我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程度,另外一个方面想听听其他老师对我文言文教学的指导,解决我在文言文中所存在的困惑。

  《荆轲刺秦王》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我此次上课的内容是学习课文的第一至三段。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了解《战国策》的相关文化知识和故事背景。二、解决文章前三段的文言知识点。教学的重点是解决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最后概括此三段的段落大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法、讨论法和点拨法。我当时考虑到学生性格因素,我还设计了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把不懂的问题通过纸条的方式传送给我,这种方式让我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所存的问题。四十分钟很快结束了。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未完全放开自己,课堂中我依然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尤其是在第一环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寻找出自己存在的疑难点,并把问题写在纸条中。竟然,没有学生提交纸条给我,造成了我课堂上的尴尬。但是我并没有气馁,最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提问。接着我就带学生字字落实,翻译文段,结果是我并没有达到预期设想的教学目标。这些课堂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平时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常常反思我课堂存在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经过课后老师们得指点,再加上我不断地反思。我总结我课堂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没有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案好写,可是学案难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总是考虑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而不应该表现出教师的行为。在这次课堂中我就放了这个错误,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知识传送给学生。赞科夫说过“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我们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无非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学课堂应注重“质”,而不是“量”。

  二、教学方式概念模糊。“要形成创新的基本思维形式,必须进行大量的创新方面的模仿,也就是说,经常进行模仿训练,可以达到创新的'目的,模仿是创新的前提”这段话出自于2001年03期的《赤峰教育学院学报》。作为一名新教师,心理总是想来一点创新,就喜欢模仿其它教案的教学方式,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殊不知弄巧成拙,不仅没有得到别人的夸奖,还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概念中的“四不像”。这次课堂上,学生主动划出疑难,并提问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可是我为了避免造成课堂的沉闷氛围,直接转变成传统教学方式字字落实。教学概念的模糊不仅造成了我的压力,也增添学生学习的负担。

  三,文言文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方式就要带有新的气息和个性化。并不是说为了个性化,不去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新教师在听与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钻研。在前人的足迹中,不能因循守旧,否则永远没有突破。

  篇二:《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上《荆轲刺秦王》 ,同组的老师来听课,上了一堂很失败的课。

  文言文教学怎么办,昨天备课时,我所定的目标是:理清课文思路,梳理1-7段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堂课下来,光从目标来看,就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讲完第二段时间就不太充分了。我反思一下,至少有以下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1、开头的检测预习,不如用填空题的形式, 直接问“对于《战国策》我们应当掌握哪些内容”,学生不知所云,根本无法把握重点;

  2、第一段还可以简略一点。想让学生在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多诵读,但是对朗读缺乏有效指导,不如简单处理,腾出时间重点理解第2、3段;

  3、对学情缺少了解。高一的学生对文言知识掌握太少,在分析第二段时,不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字词上的问题,太多的疑惑,让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似乎什么都有疑惑。教师的问题没什么价值,虽让想通过质疑的形式工,突破重点字词,但实际还是把第二段所有的知识点都讲了一遍,倒是浪费了时间。

  还记得上个星期的集体备课,我们就讨论过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印象较深的是刘姐提出来的“做死地擂”,我当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还得重视对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的人物、情节进行赏析,以调动高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现在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做到两者兼顾,真的很难。龙其是《荆轲刺秦王》与《鸿门宴》,要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太多,也是学考、高考比较青睐的文章,光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得两三节课。

  从我今天这节课来看,我起初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让文言文的课堂多一点活力,也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在文言知识这一板块,抓住学生问题重点攻破,没想到,最后还是纠缠在了文言字词的教学中,不能自拔。

  课间问了一下学生,初中文言文都学了些什么,他们告诉我,主要是背诵,文言知识讲得不多,所以到了高中,讲这么多知识点让他们一时很难接受。其实,反思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我觉得初中老师的这种做法比之我们,更能体现古文味。我们在文言知识这一块,都是花了大力气的,以往每届都是如此。因为高考,学考这两根指挥棒在文言文阅读上重在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重点在“言”的层面读懂文言文,对于文章中的古人的智慧与思想,涉及的较少。于是我们就很“怕”,怕学生不能掌握常考的文言知识,怕“误人子弟”,怕学生在考试中拿不到分,于是文言文教学就很难潇洒起来。

  哎,文言文,究竟该怎么上呢?

  篇三:《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是古文单元,第二课《荆轲刺秦王》。学生刚升入高中,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么长的古文,如果是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效果肯定不是很好,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这一刻至关重要。

  所以,在讲课时,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位学生去研究文本,提出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全班一起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由我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总结。在每个问题的探讨上,注重让学生去说、去总结、去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习文言文兴趣方面,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学生在分析荆轲刺秦王一系列动作“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以及秦王“惊-引-起-拔-走-击”这些惊恐、狼狈、无奈的动作上,非常到位,让我觉得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

  存在问题: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太依赖参考书,没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因此,对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评价荆轲刺秦行为,缺乏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另外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改进方法:首先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本,直接与文本对话,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写作思想和意图,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一个多媒体应用的度的问题,确实很难把握,我想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摸索,去改进。

  提高学生文言文兴趣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这也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多做一些教法的设计。像本课《荆轲刺秦王》,故事性较强,文言现象也是较常规的,学生可以参考教辅资料独立完成。由于文本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兴趣较好激发,所以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课本剧等教学方法。而对于《离骚》《屈原列传》这类文章,故事性不强,其中的语句晦涩难懂,很多文言现象是特殊的,不常见的,学生参考教辅资料也很难完成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这时就不能采用小组合作或课本剧的方式,而应该引入多媒体,使学生对屈原生平、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再由学生自读文本,教师指导的方法完成教学。针对不同的文言文,选择最适合的教法,这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3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06-2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08-31

荆轲刺秦王的原文及译文08-14

《荆轲刺秦王》公开课教案08-07

高中语文说课稿《荆轲刺秦王》12-13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800字(精选6篇)07-30

莫言《我们的荆轲》语录09-05

王者荣耀荆轲出装推荐08-16

教学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7-20

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