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

时间:2020-07-21 14:59:54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下面小编整理的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1】

  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为精读课文,《张衡》为略读课文。

  这三篇课文也都是古代传记名篇,在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它们都出于正史,基本上都是按正史列传常用的写法来写的,但每一篇又各有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重点叙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集中表现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势的形象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苏武传》运用人物传记常用的手法,以顺序为主介绍苏武出使、被拘匈奴十九年,最后终得回国的全过程。以一系列事件和场面描写,刻画了一个面对威逼利诱而能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的爱国志士形象。《张衡传》概括记录了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方面的诸多成就,记叙全面,有条不紊,却有重点突出。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第一步,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生字读音,读通课文;二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同时要注意文言现象,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第二步落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学习探究;拓展延伸。根据每课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重难点是: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特殊句式的方法;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苏武传》重难点是: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句式,特别是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体会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张衡传》重难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体会凝练简洁的语言。

  课文学习结束,进行单元复习,比较分析,总结人物传记的写法,并写一篇传记或人物感悟。

  总之本单元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体的教学理念,将读与思、读与写紧密结合,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效落实。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句较生拗,学生比较难以进入情境。在讲课之前,我督促学生做了课前的译注准备工作,让学生们自行翻译课文,并将难以理解的实词词义、虚词词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结合资料自行地标注在书本上。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我觉得便于学生更熟悉课文,而且能使自己的课程不再停留于字词句的释义层次,可以深入去挖掘课文内涵。所以在上课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比较熟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篇幅较长,课时较多,很熟悉课文的'同学显得有些不耐烦,不熟悉课文的同学却不太能跟上课堂的节奏,给我的启示是在预习时间我应该多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基础好的同学多带动基础差的同学。另外学生还应加强朗读,使之理解课文更深刻。

  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评价苏武,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在讨论中,学生对“名族气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觉得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也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内驱力。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更有其现实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学生开始时争论激烈,后来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人物对比是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先朗读描写李陵、卫律和苏武的语段,卫律的傲慢自大、阴险狡诈,的小人嘴脸、李陵的愧疚和苏武的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通过朗读展示了出来。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

  不足:

  1、课前预习时应在加强时代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士大夫的追求,他们在理解苏武思想时就会更顺畅更深入。

  2、补充李陵的《答苏武书》,让学生再评价苏武,体会苏武精神的难能可贵。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3】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代表性的人物传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影响极为深广,而苏武也成了忠贞和民族气节的象征。感觉这篇文章十分重要,但是我第一遍教的时候,总是觉得文章没有讲透,好多地方备课时候没有吃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会给学生留下许多疑惑的。首先,我就有了一个疑问,苏武牧羊,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而苏在胡十九年,绝大部分的时间也应该是在牧羊呀,但是文章所给的笔墨也只是一小段,在这一小段中,并不是全写他牧羊,先写了卫律幽置,再写他乌靬王接济他,送给东西。我一直不大理解。同时,传记重点写了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我让学生认真地作了比较,大家确定了卫律实是逼降,重在一个“逼”字,而李陵是“诱”,李陵怀着复杂的心情,自己十分矛盾。我在本次教学的教学的时候,一反以前的做法,把学生引导到读上面来,我让学生读的参与面达到了极致,让学生扮演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性格鲜明,但即便是苏武在两个人面前所表现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首先,卫律主审苏武常胜这样重要的人物,这足以说明单于是信任他的,卫律又是一个典型的因叛国而富贵的人,以他来劝降极有说服力。而卫律说降,他不是劝,他妄图以威势压倒苏武,当张胜叛国后,卫律试图以“副有罪,当相坐”来压服苏武,武不卑不亢,据理反驳。卫律见此招不灵,又举剑作出要砍杀苏武的架势,企图吓倒苏武。“武不动”,“武不应”,此招不灵卫律又来软的,夸耀富贵,不顾廉耻。苏武严词嘲骂,读者无不称快。这段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浓烈的兴趣,我让他们揣摩人物的心理,大家讨论热烈:卫律先不可一世,最后招来了苏武的一顿臭骂,苏武这样一个败类,没有骨头的家伙,当然只有鄙视,读者也只有嗤之以鼻,对于两个人物的关系来看,其中有着一种抑扬的表现技巧的。而说到张胜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这次苏武等为什么身陷胡中,张胜作为副使,自作主张,未经主使同意,私下与虞常等人谋反,这不仅扰乱了出使的程序,而且也不符合汉武帝要苏武出行的初衷,“答其善意”,向胡人示好。苏武自然知道张胜的为人靠不住,所以,在卫律初审此事的时候,他引刀自刺前,临终前交待的一句话是向着常惠说的,事实证明,卫律举刀,第一降者是张胜,而后来苏武之所以能够顺利归汉,这与常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至于李陵,他的说降,多数是怀着一种心理,想把好友苏武拉下水,来找一点心灵的慰藉。我觉得李陵自降胡以来,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因此,他一上来就说了真话,动了真情,像是一个朋友说的话,也许苏武真的是被感动了,长君死了,孺卿死了,老母死了,少妻更嫁了,孩子存亡不可知。是啊,老朋友啊,我替你伤心,作为朋友,我做了我该做的了,您不在,我像一个儿子为母亲送葬,再者,你不想降,你以为我就想降吗,我投降的当初是多么痛苦呀!(即便是现在,这样的一个污点何尝不在煎熬着我呀,为了替我洗涮罪名,太史公遭受了腐刑,子长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却遭受了这样的不幸!这一番话,李陵考虑了许久,他觉得说服苏武不能来硬的,只能通过这样的情感打动他;另外一层,如今皇上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往往滥杀无辜。可是,苏武的信念坚如磐石,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撼动。苏武的一番话意味深长,可见无比忠贞,他坚定地认真他的家庭及他自己蒙受浩荡皇恩,不该背叛;皇上待他有如父子,子为父死,无所撼,这短短的七个字,打动了多少明君贤臣!作为朋友,我还是念情义的,喝酒吧,什么也别说,我也知道你李陵不是真心叛汉,但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来劝我叛国呀,陵兄啊,你糊涂呀,一定要逼我的话,那好喝酒,我就死在你面前算了!!!

  人物的心理十分复杂,而且语言十分简练,十分富有个性,尤其是苏武的话,句句掷地有声,鲜活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真正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洞悉其音容笑貌啊。

  通过学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学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字词语言的用法,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谨以此为反思,请同行斧正!


更多相关文章:

1.《苏武传》教学反思

2.高中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3.高中教学反思数学

4.高中开学教学反思

5.高中教学反思论文

6.高中教学反思

7.职业高中教学反思

8.关于高中教学反思论文

9.高中教学反思日志

10.高中教学反思论文精选

【高中《苏武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苏武传》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8-13

苏武传教学设计08-25

高中教学反思范文04-25

高中雷雨教学反思09-26

高中老师教学反思04-14

分析于“对话”处寻对话———以《苏武传》为例谈高中史传文学教08-27

高中美术教学教学反思06-07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2-24

高中教学反思(15篇)11-23

高中教学反思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