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差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16 19:33:27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农村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差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也一直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一到测验时就先问要不要写作文,每次一布置作文就唉声叹气,要求作文过两天再交 每学期学生作文写累了,老师批改疲惫了,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仍像蜗牛一样艰难爬行。虽然在平时的作文课教学中本人也借鉴教研组教研会的意见、听课中老教师们的做法做了不少的尝试,从初上讲台的详批全改,到学生互改、学生自改,当堂作文、片段作文等,都曾做过实践,但效果都不理想。久而久之,作文的“教”与“写”都成了师生的互怕,难怪学生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农村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差的教学反思

  反思作文教学的“罪”与“罚”,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认为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差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原因

  (一)缺乏写作素材,不会审题。

  创作应源于生活,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凭空想象的内容很难打动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受应试教育、升学率、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差不多一整天都待在学校里,上课、自习,活动范围单一、狭小,几乎没有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有的一些趣事、活动也被沉重的学习压力打消。而语文特别是作文需要的是长期坚持与积累,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在日复一日的紧密学习生活安排中,学生逐渐对外界失去关注,也忽略了对自我的审视。没有生活感知和体验的学生,怎么能写出有质的作文呢?

  审题,应该是写作文的关键一步,如果审题错误,就会出现首尾不相关、内容偏题的“跑题作文”。有的学生就因为不会审题不知材料所云而放弃写作文,只写了开头就没有了下文。在高一的一次测验中,有个材料作文要求以“我的时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材料是以各行业取得瞩目成就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对时间的运用。但成功不可复制,作为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呢。应该说材料的指向性很清楚,是要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善于利用时间,用努力去换取成绩。作文交上来后,很多学生的作文只能勉强切合题意,有的就出现了审题错误。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我的时间”就把自己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流水账一样记下来,篇幅长,内容空洞,尽管字数够了,但是严重不符作文要求。

  (二)视野狭窄,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积累。

  农村学生由于地域原因,普遍知识结构贫乏、自身的知识素养不够也会产生一定的阅读障碍。一个连文章都读得磕磕绊绊学生怎么会读懂、欣赏文章?因此,写作文时用的是一般语言,几乎没有什么修辞。表达能力较差,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已经不错了。材料的陈旧空洞,千篇一律只知道爱迪生、贝多芬,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喊口号式。对一个观点进行议论时,翻来覆去的重复叙述在改作文时就屡见不鲜了。图书馆每周一本的图数量难以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我也看到很多同学都借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但是很少看或者只看内容知道大概讲什么故事并没有认真读,文章前面的写作指导和文后的赏析,案例拓展训练等板块都成失去了其应有价值。

  (三)忽视平时的积累练习。

  有句俗话叫“学好语文,万事不求人”, 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文书都是作文的实际运用,可见语文的实用性。但在我们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却被忽视了。学校的教育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应对考试的标准化习题上,没有或缺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因而学生的想象能力低,被禁锢在已有的框架内。本人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有鉴赏“拟人”“博喻”、“通感”的训练要求。在课堂上我特意加以引导如何鉴赏,怎样运用,于是在教授完本课之后我布置了练习,写出三个分别运用这三种手法的句子。作业收来来后我发现,原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差得多。有的句子没有运用手法,有的句子本身就是病句,有的句子逻辑错误。例如这一个句子:看到爸爸妈妈脸上的皱纹我心里就很愧疚。句子表达没有错,但是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可见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拟人手法都没有掌握。有个学生以“春天”为本体写的一个博喻的句子:春天万物复苏,像一个小姑娘,又像一个老太婆。这个句子喻体的两个特征是不同的,不能比喻同一个事物。而学生的理解是只要连比就行了。还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我看到了鸟儿在唱歌。这分明就是个病句,感觉错误。学生认为只要是用一种感觉写另一种感觉就是通感,而忽略了二者转换之间的联系性。

  二、家长原因

  在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中没有一个同学完整的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部,加上他们自己也觉得升学无望,学习更是被当作沉重负担。同时,由于家长老师的不重视,往往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而加以制止,导致农村中学生真正受到的文学熏陶少得可怜,成了文学的“贫血儿”。而事实上,农村的贫穷落后导致很多家长外出去打工挣钱,剩下几乎是纯留守学生及半留守学生(即父母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这就逐渐淡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了,那些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年纪大了,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有的连学校哪些时间开学放假都不清楚,怎么能担当起配合学校搞好教育工作的重任呢?

  三、教师原因

  因为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只要不出大问题,每个学生总可以得到一定分数,且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它不像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所以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为凑字数而拼凑的“合成作文”,不考虑内容只为侥幸谋求一些分数。

  学校对语文教师的作文布置次数与批改要求也是影响学生作文写作效果的因素之一。以本人为例,任教3个班,每月两次的作文批改量,每学期10次,3个班就是30次;每班平均50人,每次批改150本,每本至少10分钟,就是1500分钟。每周加上上课、准备教案的'时间,每次布置作文要批改一个星期。课时量的规定,也使作文课的时间不充足。每次讲评作文,只能拿写得好的与写的差的几本做范例,写的差的要从字词句段入手,过语言关,避免下次出现同类错误。课时内粗略的讲解,分析,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讲评,而大部分学生在教师修改后仍不会加强记忆规范书写,有的作文字句一错再错。到最后,教师改得多,学生错的多,没有起到批改的目的。

  那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留心观察、体验、认识生活,搜集素材。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写作就是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作文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相反,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魅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多读书、

  看报,处处留心皆学问,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观察农村优美的景色,收集农村丰富的语言,学习农家独特的文化,体验农村多彩的生活,感受农村快速的变化。只要解放了思想,我们会发现农村原来也有韵味无穷的作文题材。

  第二、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开学之初,就应做好全期的教学安排。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而且有很多的课文都与农村有关。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文”,鲁迅的“乡村小说”,朱自清的“农景散文”。我们应寻求大师们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探求他们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自己手中的素材进行写作。当然,就整个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而言,也不能只局限于“农村”这个范围。

  第三、利用写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较多,思想教育很重要,但不能只讲大道理,语文教师就可结合写作进行。如语文教师可利用春节、端午、教师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对学生做好“感恩”教育,让其在作文里,在给父母和老师的书信里,“感”祖国之“恩”,“感”父母之“恩”,“感”老师之“恩”。教育他们学会报恩,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回报家乡,回报师长。学生思想进步了,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要走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教师应从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大胆创新,让农村高中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高中生也应勤于思考,勤于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农村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差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0-19

解决问题能力差怎么办?06-10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10-09

教学反思的意义07-16

教学反思的写法07-20

教学反思的误区01-16

书法的教学反思12-21

教学反思的方法12-14

教学反思的形式12-14

数学的教学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