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6 14:12:45 维泽 高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7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精选7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胚芽鞘进行各种处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2

  本节是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必修③《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1课时。安排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本节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而教学难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前面两章的内容,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明确的认识,进而能猜测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也受到某种方式的调节。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长与阳光有关。本节课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使用Flash动画模拟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系列实验进行探究(受当地条件的限制),设置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思维,从中初步学会了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实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通过一棵完整的小树,突破拓展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韧皮部、形成层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学案中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本节内容教学基本符合预期的教学设计思想,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观察的方法以及创新能力。

  1.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地方表现在:

  (1)用问题和动画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探究动画模拟的实验过程,明确每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懂得科学研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要有对照,控制单因子变量等)→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实验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继续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好,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

  (2)鲍森.詹森实验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发现该实验的不足之处。通过简述1913年科学家用云母片做的实验,完善鲍森.詹森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温特实验的教学中,先描述实验的前半部分,然后由学生来补充对照组,使得实验更加严谨,强化设计实验时应该控制的变量问题,从而在学生的认知领域里初步构建出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体系。

  (3)在向光性教学中,展示胚芽鞘的弯曲部分两侧细胞模式图。引导学生对比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的不同,寻找可能原因,并为后面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铺垫。

  (4)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完整的小树,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树枝,帮助学生理解韧皮部和形成层,达到击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表现在:

  (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造成“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展开。

  (2)展示树枝时,没有强调是木本植物,对韧皮部和形成层的描述有点不科学。

  (3)学案在上课时未能充分应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主要是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但是,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2、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节改进之处:

  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了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的展开。

  2、有效组织教学语言,提高自己陈述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使自己的教学更通俗,有趣,易掌握。

  3、学案在教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我觉得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可能是刚接触新教材的缘故吧,以后要重点在这下点功夫。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4

  一、 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以前我上这节课,无非就是我讲实验过程、结论,学生听、记,效果不好,学生能听懂,但记不牢,也不会用,通过这次学习,本节课我大胆采用“探究”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索、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质疑补充→归纳总结→拓展升华。我在知识建构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生长素发现→生长素化学本质→生长素产生→生长素运输→生长素分布→生长素作用→生长素应用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知识归纳有条理,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提出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学生得出结论。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课上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在授课中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生长素发现实验,模拟科学家探索过程,说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实验结果的意义。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样做法有一定难度,但比起以前的老师满堂灌效果要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很快。为了弥补学生活动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导入课程,如以家里窗台上盆景为例讲述向光性,以棉花打顶为例讲顶端优势等等,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我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例如:温特实验有没有不足之处呢,如何完善它呢。有的同学也能发现缺乏对照实验。我又提出如果你是达尔文,请你设计一个完整实验,一次性发现生长素,你将如何设计实验呢?这种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我总是在想,如果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学生们常常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这就是我们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原因。如果这节课之前就让学生观察生长素的相关实验,使学生在真正的探究中学习,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可是限于目前实验条件,这个想法暂时还做不到。

  这几天,我在课堂上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训练,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了促进,对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真是教学相长啊。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培养,努力减少老师占用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所以,本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教学策略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胚芽鞘进行各种处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5

  (一)尽量以问导学,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课堂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问题”作为贯穿全程的主线。问题环环相扣,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处理会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再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体验。也只有这样,才会建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中应该渗透方法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于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自始至终按照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分析、假设、验证的程序进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教师在每个实验中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互相提问,如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对照组是否有效等等。通过这种思维的碰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6

  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本课以“设计探究实验”为情境,通过师生的“协作”、“会话”,完成“意义建构”。

  1.意义建构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本课从20xx年开始尝试,经过多节课的修改实施。从几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确实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设定的探究任务之一,“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一段”,并未提出尖端可能是生长部位或是生长部位之一,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尖端以及尖端下一段” 都有可能是生长部位,这表明学生真正在思考问题。在设计实验中,出现在胚芽鞘尖端及尖端下一段的区域上划均等的线段的方法,来研究生长部位,与科学家研究根尖生长部位的方法相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设计出此方案,是很有创造性的。

  反思本节课建构概念的过程发现,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生理知识不感兴趣,或兴趣不高,使相关的知识基础较薄弱,或影响其探究的积极性。今后应思考如何在探究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为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作好相应的铺垫。

  2.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

  本课虽然采用“产婆术”,教师只起“助产”的作用,但教师需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故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时间时,往往存在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况。如在设计“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方案中,学生感到困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讨论,而是将解决的思路分解成趋向解决问题的几个小问题,再插入介绍琼脂,将学生引向即定方向。这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建构的过程打了折扣。这也是探究性学习一般所面临的“时间与思维空间”的矛盾问题。“现在的思路是,如何既切去尖端,又不失去生长素,而且这里的生长素必须来自尖端。”这个思路,我的本意是要学生讲出来,但怕花费太多的时间,使一节课的中心主线不清晰,仍然由教师讲出,这一来,留给学生的更多是在解答问题,使思维的质下降。

  也许可以通过增加课时,或课前布置,课内外结合解决这一矛盾。但探究性学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使课内探究不能成为家常课。这也许是为什么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的原因。学生自主探究的功能主要由研究型课程来实现。

  3.探究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般只能有一半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反应快,往往会带来“学生都掌握了”的假相,掩盖了可能其他学生还未很好理解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无法面对全体学生的缺憾。新的教学形式呼唤减少班级人数。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7

  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体会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当然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概括的结论性知识比较多,加上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展开,因此每个知识点,我都力求精选习题,通过习题训练活动使学生“动”起来,对考点进行逐一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处理方法也是正确的,当然,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还有待加强,如更应该关注个别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层面的上差异,从而在整体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11-28

[精选]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7-04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07-26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6-13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经典]06-1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6-12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华)05-2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热】05-1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必备)07-08

[热门]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