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

时间:2020-12-08 16:57:5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

  教学多做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1】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图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课一开始,我并没有设置“漂亮”的教学情境,而是在学生用数方块的方法得出几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用数方块的方法来计算教室的体积?”目的有二:一是抛弃繁索的动作,直奔中心;二是快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果然,课上学生的兴趣快速激起,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准备,并羸得了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由于在前几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块小正方块既搭出了长方体也搭出了正方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一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进一步的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

  但是,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且汇报习惯不是很好,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2】

  《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了解了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也了解用一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图形的体积与小正方体的数量有关。而本节课的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和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冰箱和洗衣机的闹矛盾对话”引入,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思考“没有了小正方体的帮助,直接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如何去求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试猜想,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迁移能力,都能猜出体积会与长宽高有关。此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分别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直观感悟体积的变化情况。我认为这样的过程学习是不可少的,有利于建立长方体的体积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仍出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得很好,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实践操作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制造直观的课件也可达到教学效果。但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动脑想一想,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更有好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小组合作摆长方体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相同的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记录它的长宽高,讨论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动手了,就易于理解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了,难点自然突破了。

  本节课也存在不少要改进的地方,练习的层次是需要提炼下,另外动手操作的时间略微长了点,时间的把握要更紧凑些,那样的话,后面拓展的练习就可以完成了。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范文】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8-21

北师大版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8-21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8-21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08-18

小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应用题11-12

小学数学《圆柱体积》教学反思08-18

六年制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11-22

CAD长方体的画法08-14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0-07

大体积混凝土的简述定义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