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端午习俗

时间:2020-12-17 19:37:14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溆浦端午习俗

  溆浦端午节的习俗极为丰富,保存了很多原始的古老风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溆浦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吧!

溆浦端午习俗

  清乾隆《湖南通志》认为:“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溆浦古为武陵郡治所。远古溆浦的赛龙舟,是为了祭祀龙神,这与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相关。

  溆浦人传说:龙,是水神之王,它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因此,溆浦人崇拜龙、祭祀龙,希望它常年风调雨顺,河水波澜不惊。在溆浦,无论是进行农业生产、还是交通运输,都与沅水、溆水相关;因此,龙的祭祀自古昌盛,龙舟竞渡起源较早。“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屈原在《九歌》中的描述,也就是溆浦龙舟生动写照。

  溆浦是屈原流放湖南时定居较久的地方,也是屈原的第二故乡,溆浦人以此为荣幸。据传,屈原离开溆浦去汨罗时,溆浦人民含着热泪送他上船。至今,溆浦还留存有不少关于屈原的传说。

  溆浦传说: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罗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传到溆浦的,因此溆浦人将每年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十五作为“大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他们在溆水岸边建起了“招屈亭”,并举行龙舟祭祀。

  溆浦龙舟竞渡分为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大河龙舟结集点在江口镇;小河在溆浦县城。大河龙舟是专供龙舟竞渡的船,船可载六十余人,竞渡时,原始粗犷,具有很强的争斗性,而且有专供龙船停放的龙船亭,大河龙舟曾多次参加岳阳龙舟表演赛。小河龙舟、船小灵活,竞渡前需到溆水南岸屈庙中祭祀,然后入水,竞渡时两岸人声鼎沸,场面壮观,凯旋者,要杀猪宰牛庆祝。

  赛前的“祭龙”,造船前的“偷料”,比赛时的“抢水”、“抢鸭”等都是源于古时“双端午节”的旧俗。至今,如扒龙舟、看戏、食粽子、悬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吃绿壳鸭蛋、系花花绳、系香袋、挂天师像等风俗在溆浦犹存。

  近些年,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陆续投资了二千多万元恢复和修建纪念屈原的名胜古迹——涉江楼、招屈亭、怀屈楼、慕义亭、旭日亭、桔颂亭和屈原文化广场等。收集、整理并创作了一大批关于屈原与溆浦、溆浦双端午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建立了双端午活动资料库。

  溆浦端午节的习俗极为丰富,保存了很多原始的古老风俗:

  一、偷料: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古老的习俗中,“偷料”是五溪地区龙舟赛一个古老的习俗。其源由打造龙舟时,买的木料笨,偷的木料灵,龙船要灵不要笨。因此,每逢小端午之前,人们便半夜去偷料。如果木料的主人发现,便会追,便会骂,但那是偷料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偷料人跑在前,木料的主人在后追,那就意味着龙船在比赛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自然会羸。所以,溆浦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龙船料要偷,十赛羸九头”。

  二、扒龙船(龙舟竞渡):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才告结束。

  三、看大戏:端午节看地方戏,是溆浦双端午节的又一主要习俗之一。它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散布于溆浦各乡镇的宗族祠堂,一直上演着各类地方戏,其中以辰河目连戏和阳戏居多。大多在重大节日和祭祖修谱时上演辰河目连戏。因而,以纪念屈原的双端午节更是少不了,好戏一台连一台,有时从上午一直演到晚上,演员不辞辛劳,观众也乐此不疲,场面甚是隆重、热烈。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包粽子:溆浦人包粽子,多是在五月初五,或者是五月十二、三就开始。这里有很多原因,五月初五小端午包粽子,很多是为了送礼而准备的,也有部分是先在自己家过小端午,然后去岳母家过大端午。端午节送礼,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礼品。在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五这两个大小端午节中,溆浦人有接女儿,女婿以及亲戚朋友过节的习惯。去岳母家就必须送粽子、鸭或者是鹅等礼物。溆浦人包粽子有很多技巧。你的粽子从外表看是否包裹得紧,粽叶绳子的结头清不清,糯米的咸味配得好不好,肉馅用的什么原料,蒸煮时火候达没达到,那些明眼人看一眼就知道得一清一楚。只有精明能干的婆娘才能包出好的粽子。包粽子的功夫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环都不能马虎。例如,粽子扎松了,放在锅里一煮就烂,咸味不对,吃起来就更不是味道,火候达不到,粽子就是外面熟,内里生的夹心粽子……溆浦的粽子有很多品种。有角粽、背儿粽、船儿粽、秤砣粽以及枕头棕等。

  枕头粽,溆浦最负盛名的粽子。溆浦人讲,端午节不吃枕头粽,就不算过节,要吃了枕头枕才算真正的过了节。枕头粽,顾名思义,就像溆浦古时人们睡觉的一种长条正方形枕头。这种形状的枕头,与唐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瓷枕非常相似。因此叫它“枕头粽”。这种粽子,它如茶杯大小,短的约一市尺,长的有一尺三、四寸。大约需要一升糯米才能包成。溆浦人又称它为“肉粽子”、“肉糍粑”。

  五、悬艾叶、挂菖蒲: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小端午,溆浦各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悬艾叶,挂菖蒲,这已成为溆浦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端午节来临前,乡下农妇们便去彩艾叶和菖蒲,采回来经过清洗。在初五小端午的早上,就挑着艾叶和草蒲进城往各家各户送。因为悬艾叶,挂青蒲是纪念屈原,因此不能用“买”字,同时也不能收对方的钱,不然,就会被看作是亵渎屈原的魂灵。收到他人送来的艾叶和菖蒲的人,主人也要回赠一些如粽之类的礼品给送艾叶和菖蒲的人。

  六、饮雄黄酒,酒蒜瓣子水,食蒜瓣子:饮雄黄酒,酒蒜瓣子水,食蒜瓣子、吃包子等风俗在溆浦也流传甚久。繁当溆浦大小端午节,人们都要饮雄黄酒,同时还要用雄黄酒涂在太阳穴、鼻子、耳朵或额头上画个“王”字。这种习俗除了避邪防病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移植了湘西土家族驱赶白虎的习俗。

  七、系香袋:系香袋,也是溆浦端午节的`一个古老习俗,它也和避邪止瘟,驱邪禳灾有关。香袋里装的香料,多为白艾、菖蒲根、雄黄、八角等香料。香袋都缠有避邪的五色丝。而且编织得非常好看,有些姑娘的香袋,还有用五色丝绣出许多吉祥图案。由于香袋越来越美观,因此也就成了姑娘们的定情信物。相传,哪一位姑娘看中了某一后生,端午节观龙舟时,就送香袋为信物。因为,每逢端午龙舟比赛,姑娘和小孩们都要系着香袋来看龙船,这种习俗直到解放初期,才逐渐消失。

  八、挂驱邪像:端午节挂张天师、钟馗等神像,贴天师符都是与驱邪避疫有关。在挂这种避邪像时,要先烧香纸蜡烛祭祀,还要杀一只大红公鸡,把公鸡的血滴在纸钱上,再上鸡颈部扯下沾有鸡血的鸡毛沾在钟馗像或张天师像的上部。每一年的端午挂像,都要加盖一次道士的牒印,以示今年已经祭礼过。

  九、系花花绳:系花花绳也是端午的习俗之一。所谓的花花绳,又叫五彩丝,它是由红、黄、白、黑五色丝组合而成的细索。溆浦人端午节系花花绳,多系在手臂,颈部和脚上。它是有长命、长寿、续命百岁、合欢等作用。当然也有避邪驱魔等作用。

  十、吃绿壳鸭蛋:吃绿壳鸭蛋也是溆浦的端午习俗。传说端午节这一天,把煮的绿壳鸭蛋拿出来,趁热拿出来放在小孩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去壳给小孩吃下去,说是日后可免除肚子痛。

  从我们所考证的资料来看,溆浦端午的民间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是和屈原有关。但是,这些习俗中,仍然有很多与全国各地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显现在这溆浦古老的端午民间习俗之中。

【溆浦端午习俗】相关文章:

溆浦廉租房申请条件07-08

端午节习俗用英语怎么说08-08

端午节习俗手抄报-端午节手抄报插图08-13

英国圣诞习俗08-14

我国饮酒习俗10-24

越剧习俗大全09-07

东北结婚习俗11-12

陕西婚礼习俗11-12

菲律宾婚礼习俗11-12

中国婚礼习俗11-12